第四章 绿树遮荫终有期 天命所属望辈出(2/4)
作品:《迷殇遗志》里,等空闲时就套些出来当零食享用。
祖母在阿荣三岁那年背井离乡来到现在源生现在生活的村子,经过十几年的磨合,加上政策的改善,到了源生他们这一代,并没有当年的境遇,相对会幸福一些,据说源生祖母带着两个孩子刚来这里的时候,没地方落脚,还好当时村口的那间破庙缓解了一些时日,村里的干部得知消息后,通知了县里的政府,还真多亏了政府的决策,终于得以在村里安家落户了。
然而自从有了新的生活环境,阿荣所处的童年并不像别家小孩一样无忧无虑,每当和同龄的小孩一起玩耍的时候,总是备受冷落与嘲笑,他经常感受着其他大人们异样的目光,原本忠厚老实的他,也因此而变得很内向,渐渐地比较少出门溜达,即使在小学学堂里也是少言寡语,只有家里是他唯一得以安心地留守,因为源生他们这一家在这个村子里是外姓家族,族谱里没有记载源生他们的名字,所以在时不时地倍感被歧视,也正好这样,使得阿荣更专心专研着自己的学业和事业。
阿荣打小就喜欢上了鱼食,经常会在村里的小河里垂钓,那时总是有钓不完的鱼儿,每次钓满一小萝筐,就会很兴奋地提回家中,让家里人做个葱花酱油水的鱼肴,那样可以享受几天,于是他也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一个人静静地享受那样垂钓的时光。
待到阿荣成家了,就很少去那条小河里钓鱼了,倒是是也喜欢上了河里的贝类,每次,河闸开启,河床暴露,那时会有结伴得的村民趁机下河捕捞,源生的阿兰也会带上家里的几个孩子赶去凑热闹,每到黄昏降临,所有来此做事的都会满载而归,祖母总会吩咐媳妇先熬上一锅热汤,全家人坐在一起美美享受着新鲜的野味,其实这样都是按照本地人的喜好来烹饪的,阿荣不喜欢重口味的,清淡一点的做法倒是比较适合下咽。
阿荣几年来身体有些不适,有时经常半夜醒来再也无法入眠,阿兰睡眠一贯都很浅,那时源生他们几个孩子就在隔壁房间睡觉,隐隐约约都能听得到父母在轻声地对话。
夜深人静的时候,村民都已经酣睡了,阿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丈夫总是不停地抚摸着小腹,在昏黄的烛光下坐立不安。
有一次比较严重的时候,把全家人都惊动了,那时源生还在酣梦中,直到其他两个兄弟姐妹叫醒,此时的祖母也努力睁开朦胧的双眼,和孩子们去隔壁房间,只见微弱的灯光下阿荣那微微紧锁的眉头,脸上稍有痛苦的表情,阿兰急忙起身去厨房倒了杯开水,从衣柜的抽屉里去了点止痛药准备给阿荣服下。
片刻过后,阿荣感觉好些了,阿兰也只是略懂医术,猜想着或许是最近吃了那些河里的鱼虾贝类起的不良反应。阿兰着急地询问道:“…是不是老胃病又犯了…?”,此时阿荣缓缓地吸了一口凉气,微微地点了点头,那一晚上长辈们都没有再合眼过,三个孩子还不是很懂事,不过会儿又进入了梦乡。
在阿荣不在家中的几年里,阿兰总会做同样的恶梦,梦里浮现丈夫得了重病,病情恶化的画面,虽然只是梦,但是那些日子里总担忧着,她生怕是在那时所落下的病根,因为阿荣以前都没有那样过,直到回来以后。
阿荣倒是回想起更早以前的特别时期,当时政策下达号召知识青年男女上山下乡运动,家里有符合条件的也大多被遣送到很远的地方去,留守了一些,自己当时也去了,毕竟政府还有补贴,他们所呆的地方是一个正在被开荒的山地,山底下还有好一大片的田园,每逢秋收都要不分昼夜地抢粮食,好多青年人包括阿荣自己为了争取更好的荣誉,拼命地劳作,直到体力透支,身体差点就累垮了,除此之外当地的政府准备在那里筹建一个农场,等农忙过了,休息一阵,又要赶着农场的施工与物资的筹备。
或许不想耽误家人太久,阿荣总是说没什么大碍了,让祖母带着源生他们几个孩子赶紧继续回房就寝,只有阿兰还守护在身边,阿荣看着如此疲惫的妻子,装作很轻松的模样微笑着说:“…没事的…没事的!等天亮了,我会自行到药铺里抓些药吃一下就好了…你也赶紧躺下继续睡吧…!”,于是房间的灯光就此全都熄灭了。
源生他们村里的田野间布满了古老的水渠,那里水草丛生,一到夏季,都会布满一大片翠绿的水葫芦,水葫芦可用回来喂猪和鸭子,被割去了枝叶还能在生长,只不过它们消耗河里的太多养料,妨碍了河里鱼虾的繁殖,一到秋季的水葫芦将会大面积腐烂,以至臭气熏天,后来大量地被清理掉了,留一些备用。
那个年头,村民为了改善家里的伙食,总有好渔者竭泽,他们选择了水草茂密的沟渠,那里鱼群密集,只要拦截一段将水掏干,鱼儿便会暴露在泥浆上噼里啪啦到处乱窜。
遇到下大雨过后,特别是夏季的雷阵雨过后,河水暴涨,总会有大量鱼群趁势留出来,逗留在小水潭小水渠的小鱼小虾群便成了电鱼能手的喜爱猎物,他们穿好老式的长筒塑胶鞋,背上蓄电池,双手持着电杆和网瓢子杆在水草丛里巡捕猎物,村里的小孩几个总会跟去捡些小鱼虾玩玩。
小河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迷殇遗志 最新章节第四章 绿树遮荫终有期 天命所属望辈出,网址:https://www.254y.com/118/1180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