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初出茅庐 六 、当头棒喝 一(1/2)

作品:《杨槐柳

侯耀华颇有些泄气道:

“可是人都跑光了,不可能你、我书记县长去种田啊?可没人种田,谁来完成国家定购粮任务?谁来上缴三提五统?谁来搞农田水利建设?还有啊,这些人一走了之,跑出去结婚、怀孕、生娃,我们连他在什么地方做工、生活都不晓得,还怎么搞计划生育?实在不行,要打板子就打吧,又不是就我们县才这样,全地区、全省、全国都一样!”

刘星池笑道:

“所以啊,老候,我们才要多下乡、下村,了解实情,摸清实底,找准方法啊。老人家教导我们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老百姓是最有发明创造力的。呵呵,这次,我在下面跑了几天,到是有了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什么办法?你快说说!”

不仅侯耀华,就连阳松、王文华也都紧盯着刘星池,竖起了耳朵。

“在丫角乡、黄旺乡,我遇到两个种田能手,他们将外出的兄弟姐妹叔侄伯爷家的地都承包了,去年每家种了一百多亩地,收入还可以,今年还想多种些地,可是不知道怎么办,合不合政策,政府给不给支持?我在想,我们能不能强制性的把那些抛荒地全部包给他们呢?‘洋'博士、小王同志,你们学历高,又在省委领导身边工作,听得多、见得广,你们说我们可不可以这么干?”

刘星池眯着眼问道,眼里闪过一丝狡黠的精光。

王文华立即接口道:

“这可是涉及到农村农民的大政方针,我们怎么敢表态?”

阳松没有答话,低头沉思了半天,沉声道:

“刘书记、侯县长,1978年,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生命危险搞了分田到户,由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幕。

我个人认为,改革就像***同志所讲的,没有任何现成的道路可走、任何经验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一个村、几个村探索一种或几种抛荒问题的解决办法,我倒认为是一种不等不靠、积极主动的态度。

有些事只能说不能做,而有些事则只能做而不能说。具体怎么办,还要靠你们自己不断摸索、总结。我们只是带着问题下来的普通调查人员,不敢胡乱猜测领导意图、擅自曲解中央政策,加之对基层情况又不熟悉,更不敢发号施令、瞎指挥。”

“哦。”刘星池两眼霍然张开,笑道:

“呵呵,我也就是说说而已。具体怎么着,还是得听地委、省委的,哪里敢瞎搞?哎呀,真不愧是‘洋'博士啊,说出的话真是滴水不漏。”

又一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了几步,叹息道:

“‘洋'博士、小王同志,实不相瞒,我顺着农民们的南下路线,悄悄跑到沿海和其它地方看过,感触太深了。如果我们这里能够和广州、厦门几个特区一样,到处是工厂,农民们哪会跑出去哟?就是汉中香妃湖区,以前和我们差不多都是以农业为主,可现在他们有了一批企业后,郊区村里的人外出的人明显减少,大都就近在厂里上班,这样一来,问题就好办多了。可惜呀,像县这种鬼地方,谁会来这里投资办厂呢?”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阳松心里猛的一动,脸上却不露声色。闲聊几句后,两人向刘星池、侯耀华一行人告辞。由县委办汪主任陪同,专程赶到丫角乡和黄旺乡,拜访了两个种田能手,和所在村、乡负责人开了个小型座谈会后,风尘仆仆的驱车赶往孝康地委行署所在地天门镇。

六十九当头棒喝

天门镇东临曲江,北枕长江,与三国周郎赤壁隔江相望,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四周还巍峨耸立着多段古城墙和四个城门、城楼,一条宽大的护城河如玉带一样将古城与新区分开。说是一个镇,其实镇区规模、人口堪比一个市。街道纵横、商贸繁荣,各种店铺鳞次栉比,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地委行署办公地就坐落在镇中心一座老宅院里,据称是原湖广总督张之洞的行辕所在,刚刚被评定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地委行署机关不久即将迁出,改在城东新区新建的办公楼里办公。

阳松从东城门进入市区,车速骤然降低,在人流、自行车流中缓缓而行。街道两旁都是上了年纪的古树,高大挺拔,郁郁苍苍,遮天蔽日,给盛夏的古镇带来阵阵阴凉。透过浓密的枝叶,可以看见一座座青砖碧瓦、古色古香的建筑掩映其中,使得整条街道在现代的繁荣里显得格外古朴和厚重。

正行进间,忽见前面街道被围得水泄不通,人群汹汹,中间几个人手持洋镐、铁锹,正在拆除一间用红、灰两色砖石搭建的小棚屋,一个白发苍苍的婆婆坐在屋前,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呼天抢地哭嚎,一个穿着短裤背心的青年男子叉开双腿,手握一根长木棍,虎视眈眈的和拆迁人员对峙,显见是母子俩。

不远处,停着一辆小货车,车厢上站着一个国字脸、身材魁梧的中年人,手拿一个喇叭,正在向围观群众声嘶力竭的做着解释动员:

“天门镇是历史文化名城,古镇、古街、古河、古树、古建筑,一街一巷、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槐柳 最新章节250、初出茅庐 六 、当头棒喝 一,网址:https://www.254y.com/86/86525/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