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1/2)
作品:《废》李光瑞被吓了一跳,回家之后坐在书桌前想了半天,才有点儿意识到了这是什么情况。
如果那个人都认为这个红豆杉有研究价值,那么她几乎是可以百分之百相信这一点的。那么,现在的状态是。这样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它原先的研究者已经放弃了它,而现在任何人都可以把它重新捡起来,进行研究并且甚至最终很有可能能做出真正有价值的成果。
她本人,几乎是这世界上第一个再次认识到这个课题的价值的人,然而她没有任何经验和资源,只是想把它作为一个帮助她所爱慕的偶像的方式——甚至还是一个不怎么有效的方式。倘若那个人连看都不看直接拒绝研究任何有关于中医的东西,那么这个课题大概也就永远沉寂了,或者几年之后才能再被什么无关的人找出来。
而现在情况有所改变,红豆杉叶的浸液可能在直接治疗癌症方面帮不上忙,但却让那个人对这个课题感兴趣了,却又暂时无力或者压根儿就不想花费心思对这进行研究。
李光瑞觉得那个人恐怕是看不太上这个课题,她早就功成名就,再过不了几年她的名字——无论是“玢”还是“杰德·布朗”——就会被写入教科书,而那些帮助过她的研究生也将获得最丰厚的荣誉。倘若此时再多加一项不起眼的研究成果,按照边际递减效应,这对她的名声并没有多大的提升作用,反而是在浪费她的时间。
就是这样的、大科学家式的傲慢,李光瑞不禁如此想到,实在是令人……不得不喜欢。
那个人不在乎有没有这个成果的点缀,而或许是处于某种怜悯或者欣赏,她愿意做出某些程度的指导,而让一个毫无经验的、甚至还没有步入门槛的高中学生略微触及到这项研究。李光瑞不知道那个人究竟能容忍她这个外行插手到什么程度,不过倘若最后的论能提到她一两句,那也已经是对于她这样的学生的无上荣耀了;如果甚至能够把她写进论的作者中,那就更是了不得。
这个让大名鼎鼎的杰德·布朗博士毫不在意的课题,却可能可以成就她。一想到这儿,李光瑞就抑制不住兴奋。
那个人让她考虑一下,那么很好,她已经考虑好了。她当然要答应,无论如何都要答应,哪怕是给那个人的研究生刷试管——知道她们不嫌她刷得不够干净——只要能为这个课题做点儿事情,什么她都会答应。
不过,李光瑞又想到,那个人自是不在乎,然而她的研究生呢?李光瑞想到那个人的研究生必然也会是一些极其优秀的年轻人,思维敏捷,实验技术高超,她们能够忍受一个没有经验的学生插手她们的课题吗?然而很快李光瑞就放下了这样的担忧:从本质上这个课题还是她“再发现”的呢,她们再怎么傲慢,也没道理踢掉她这个发现者。
——
在那姑娘走后,玢又看了几眼那论里的实验数据。由于她的临床试验招募的都是癌症患者,其中绝大多数都接受过不同程度的化疗,所以她对于常规的化疗药物还是有些了解的。
氮芥类,乙撑亚胺类,还有专治白血病的氨基蝶呤类,其中效果较好的几个药的数据她还是略有印象的,然而和这个实验的数据结果比起来,这个粗糙的植物浸液看上去反倒更理想些。对癌细胞的杀伤能力似乎没有那么大,但对于原代培养的纤维细胞影响却些,看起来更能让人接受。或者这只是由于实验记录不精确造成的误差,不过玢还是隐约觉得这红豆杉中含有的物质,并不只是烷化剂那么简单。
从理论上讲,对抗癌症的方式有很多种,然而其中最本质的还是怎样辨别——否则即使是单靠氧气也能对细胞造成致死伤害。现在普遍应用的辨别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方式还是通过新陈代谢的不同,在形成肿瘤的区域内,生长和分裂较为旺盛的细胞往往是癌细胞,而生长缓慢甚至不分裂的细胞则是正常组织细胞。癌细胞的产生,也是由于原本调控细胞周期的原癌基因亦或者抑制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凋亡的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的获得不死性与理论上的无限分裂能力。通过代谢旺盛程度进行辨别,固然稍显机械,而不如通过免疫系统自身的、更加灵活多变的识别方式有效,但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辨别方式。
要知道,玢的通过促进免疫系统而达到治愈疾病目的的药剂,现在已经显现出了其强烈副作用,在解决不了这个严重问题的情况下,它基本上等于只能够供三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使用,然而目前大多数的癌症患者却都是不适用的老年人。能有一种新药,哪怕依旧是该死的烷化剂,也对于目前的癌症治疗状况会有所帮助。
更何况,倘若那姑娘果真答应了——她也大概没有什么理由不答应吧,年轻人总是喜欢尝试新事物的——那么她就有充足的理由把那姑娘收为自己的学生,还完全有理由称之为“直系”的学生。
那姑娘很有才华,比起周归南、杰斯和希尔都是不差的,甚至在热情和勤奋这两点还要好些。她只不过年纪些,理论知识和经验不足,但那都是可以慢慢教的。并且玢向来认为,实践才是最好的老师,一个聪明的人能从实践中学到比书本上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废 最新章节第153章,网址:https://www.254y.com/61/61548/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