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二)(1/2)

作品:《异时空—中华再起

沈葆桢自从被释放到船舶部当部长后他头脑转变的很快一来造船对中国来说并不是坏事二来他又不用跟自己以前的同僚在战场上兵戈相间他也乐得在船舶部整天围着他那些军舰轮船转转。

英法两**队相继在根据地吃瘪给沈葆桢触动很大作为旧知识分子沈葆桢不算食古不化之人他也不是认为中国这个天朝上国什么都比洋人好鸦片战争不过是场意外而已。恰恰相反沈葆桢从洋人的军舰大炮上看到了危机尤其是跟太平天国交手后他不光不认为中国比洋人好相反他还认为没有好的武器中**队永远打不过洋鬼子。看样子一二十年内想跟洋人打仗这念头还是不要起比较好。

根据地跟洋鬼子开战沈葆桢是又盼又怕。所盼者洋人横行不是一日两日了早就应该让这些洋鬼子接受一下教训而解放军是中国实力最强之军队让解放军教训他们乃天经地义之事。怕者自然是害怕连解放军也打不过洋人到时候又是割地赔款。在沈葆桢监督下造好的郑和号军舰离开马尾不到半年就传来噩耗这更加剧了沈葆桢恐惧心理。

不过到最后沈葆桢最怕出现的局面却没有出现。

解放军在先后击败英法联军、法军进攻后做出的反应又让沈葆桢有些奇怪。

打胜了的解放军并没有要求英国佬、法国佬割地赔款中国乃礼仪之邦不屑做出强盗之举是可以理解的。可在战争取得胜利后却和洋鬼子在南昌搞什么谈判却不可想象了。

沈葆桢所不理解的谈判自然有他不理解的道理。

作为根据地高官沈葆桢能了解的情报非一般小民所能知道。谈判中互相承认永不开战取消鸦片贸易这些沈葆桢都是举双手赞同认为实乃英明之举。可在谈判中却加进允许英法美三国与根据地及以后新成立的中国合办铁路、航运允许他们到中国探矿、开采中国也可以要到他们的殖民地去探矿、开采这就显得太过分了。

中国地大物博自己的东西自己用就是让这些洋鬼子搀和进来干什么?还有在中等以上城市除军事重地外允许英法美三国开办教堂、进行贸易往来、侨民居住这更是沈葆桢竭力反对的。按照沈葆桢想法在几个沿海城市适当放宽一些也就是了这全放开了恐怕到时人心不古中华文化有断裂之危险。要是这样这些新的开国元勋(包括他自己)岂不成了民族千古罪人?

沈葆桢不怕死但他怕自己的名声以后会遗臭万年。在这方面他跟左宗棠倒是有些相象。不过左宗棠手中有兵觉得不合适他敢气冲冲挽起袖子直接找杨长讲理去。而沈葆桢就不成了他觉得不合适只能到参议会找那些议员私下里叹叹苦经巴望这些议员能改变上面想法。

在根据地议员的权力刚开始还看不出来不过最近有影响力越来越大的趋势如参议会集体通过决议连杨长明明觉得不舒服他也不敢反对。

也许是沈葆桢和那些议员走的太勤了上面(自然是杨长这方面沈葆桢心里倍亮)一纸命令让这个船舶部部长不再疗养了说是马尾那边新造的军舰需要他去负责于是命令一下沈葆桢只能坐着他的轿子千里迢迢赶往马尾。

沈葆桢常常生闷气这军舰没有自己那些工人也能造好所谓需要他去负责纯粹是想将自己调离是非之地免得自己在后面给杨长找茬让他不舒服。

唐太宗容纳魏征上谏方有贞观之治不纳谏的乃桀纣炀帝杨长还没平定天下如何就不采纳自己上谏?想起这个沈葆桢就一肚子不舒服。魏征在遇到李世民前在好几方势力下为官而后来因为贞观之治成了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干臣传统的沈葆桢将自己当成了唐朝功臣魏征。

这次一道电报说是杨长到了南京(在六月不战而下江宁后这个清朝称呼为江宁太平天国称之为天京的城市再一次改了名字。

不过叫南京也有一定道理明朝的时候这里就叫南京。既然现在口号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叫南京也没什么问题。)将政府机构都搬迁了过来。要求沈葆桢搭乘海军北上军舰到南京来。于是想当干臣的沈葆桢很是高兴坐着军舰离开了马尾。

“王司令。不知杨长几时到了江宁?”

“本月初三比沈部长您早到了没几天。原本长打算亲自到码头迎接沈部长及船舶部各位专家的只是今天一大早参议会几个议员登门找长有些事情。长无法出来本人自告奋勇这才第一个在这里迎接部长您的大驾。”

“说笑说笑。”沈葆桢有些释然。既然杨长原本打算亲自迎接自己这说明自己在他心目里还是有一定地位的。如此桀、纣、炀帝倒是不能送给这位武功盖世的杨长了。

想到桀、纣、炀帝沈葆桢马上又想到登门拜访杨长的议员跟洋人谈判还没有结束看来这些成了国家领导的议员们是为了谈判问题又找杨长闹去了。

一想到在议员面前焦头烂额的杨长现在指不定如何在心里骂自己沈葆桢脸上又有些尴尬。这火可是他沈葆桢给放的那些议员都是在他沈葆桢怂恿下为了民族大义去找杨长看来议员的固执乎沈葆桢想象从南昌一直追到南京了。

“雪村兄、畹香兄你们二位也来了?欢迎欢迎!”王得贵见沈葆桢后面跟着华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异时空—中华再起 最新章节第一章(二),网址:https://www.254y.com/58/58129/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