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仰田毙命镇抚司 痴和尚坐化文殊庵(二)(2/4)
作品:《崇祯皇帝》进来,一一奉上,魏忠贤亲手打开一个包袱,里面是一盒儿一包儿,盒子是个精雕的锡盒,上刻五祖弘忍深夜传经图,弘忍半卧佛榻,六祖慧能跪地仰头受命,双手托着法衣袈裟,栩栩如生。魏忠贤笑吟吟地打开锡盒说:“大师,这是弟子特意命孩子们从岭南第一禅林普陀山采摘的佛茶,其色深红,其味甘甜,茶树相传为六祖所植,所谓曹溪圣水、南华佛茶,吴越地方人人仰慕。”说着,又打开小包儿说:“这把江南人人艳称的大彬壶,乃是当朝名手龚春的高徒时朋之子大彬所制。用此紫砂壶泡佛茶,其色味远胜其他。大师慢慢品尝,自会体味。”
秋月点头命徒弟收了,合掌道:“檀越苦心,教老衲如何生受?”
魏忠贤笑说:“些许薄物,弟子还怕难入大师法眼,又命人搜寻了两件宝物,一并献与大师。”将另一个包袱在怀中略略一放,递与秋月道:“这包袱里的物件乃是佛门至宝,弟子不敢亵渎,烦请大师开光。”
秋月闻听佛门至宝四字,定力虽高,心下也甚觉好奇,将包袱接过,小心揭开外皮,里面是一层白绫,剥开白绫,却是两个小包儿,所用的不知是什么布料,都已破旧不堪,颜色莫辨。秋月将一个解开,只觉霞光万道,惊得挢舌不下,又颤颤地解了另一个包儿,现出红气千条。饶是得道高僧,竟也目瞪口呆,颇为失态,喃喃自语道:“老衲何德,见此宝物。想是在梦中不成?”魏忠贤见秋月痴痴发愣,喝彩道:“大师的是高僧,竟能认得出来!”
秋月将两件宝物端端正正地放了,起身离座,躬身礼拜,顿时血涌双颊,童颜白须,俨然神僧的模样,高唱佛号:“阿弥陀佛,若不是老衲眼拙,这便是东海普陀山紫竹林观音院内收藏数百年的唐代千佛袈裟和血书贝叶经,乃是普陀的镇山之宝。不知如何到了京师?”魏忠贤见他如此虔诚,心里暗觉可笑,随口道:“这有何难?弟子只是一句话,那浙江巡抚张延登没出半月,便送到了京城。”
“阿弥陀佛,得观此佛门至宝已属万幸。出家人怎可妄动贪念,夺人之爱?”秋月目光中生出一丝神采,迅即又消失得了无影无踪。
“大师过谦了。以大师的德行,放眼海内,实在没有二人。弟子一心向佛,满腔赤诚,还望大师笑纳。”魏忠贤满口谀辞。
秋月叹了口气,未置可否,问道:“檀越可是有什么事要老衲出力?”
“这……”魏忠贤看看左右,略略沉吟。“若是用得着老衲,檀越不妨直说。”秋月转头侍立在门边的两个小沙弥摆手道:“你俩去看看海棠果可有熟的,给檀越摘些尝尝鲜。”
“佛法广大,遍施众生。弟子知道大师善于观人,请大师再看看弟子的流年运气如何?”
“檀越,可否先答应老衲一事?”
“大师请讲!”
“将千佛袈裟和血书贝叶经送还普陀。”
“佛门至宝,难道大师不喜欢?”
秋月合掌道:“老衲不敢犯贪戒,坏了多年的清修。再说,佛法并无什么南北,千佛袈裟和血书贝叶经在普陀山与在文殊庵原没有什么分别。望檀越体恤!”
“弟子礼敬我佛,并无他意。”魏忠贤十分不解。
秋月起身,面向佛龛中的金身道:“出家人四大皆空,人生的苦谛要看得清楚,方能成得正果。檀越不必相强,以免坏了老衲的德行。”
“弟子受大师之恩,得了人生这场大富贵,心愿没有偿还不了的,只是不知如何报答大师?”魏忠贤面色现出一丝悲戚。
秋月笑道:“老衲当年也未想教檀越报答,何况檀越供奉我佛多年,也算尽了情意。檀越若心犹不甘,可将对我佛的一片赤诚化作对天下黎民的恩德,隐忍弃杀,也不枉礼敬我佛一场。果能如此,则国家万幸,黎民万幸。今日檀越所求,可放心说来,老衲自当尽力。”
“大师既如此说,弟子不敢强人所难,就依大师之命,将千佛袈裟和血书贝叶经送还普陀。”此时,小沙弥已经煮好佛茶,用红漆托盘献上,登时满室茶香。魏忠贤端起茶盅呷了一口,话转正题:“前些日子,在高粱河上有一个方外术士给信亲王测了字,弟子遍求破解,至今未获。请大师指点!”
“测字?本非我佛门中事,恐老衲有负所求。”秋月歉声说。
魏忠贤道:“大师常言,凡事不可执著于本相专一求之。大师佛法精深,悟透众生,三千世界,万丈红尘,尽在法眼,何必过谦?”
秋月点头道:“释、道两家,各有本原,并无多少牵涉,好事者强为合流。檀越既是心意决然,老衲就勉为其难,斗胆猜一猜。烦请告知是哪个字?”
“是一‘巾’一‘帽’二字。”
“以此二字推算檀越流年吉凶?”
“正是。”
秋月起身,低首踱步而行,在密室绕了几周,望望魏忠贤道:“檀越,我佛虽重现世,也重来生。老衲阅人虽多,但素来未入占卦求卜一道,说得不合檀越心思处,休要怪罪。”
“难道有什么凶险?还求大师直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崇祯皇帝 最新章节郑仰田毙命镇抚司 痴和尚坐化文殊庵(二),网址:https://www.254y.com/53/536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