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5章 成了作家(1/2)
作品:《仕途漫漫》余俏俏忙于调动,无暇粘着陈子涛,党校进修班的学习进入关键期,何芊羽少见的投入和刻苦,也不是很想陈子涛,所以陈子涛难得的清闲。
与此同时,以“四明山”为笔名的作者,接二连三地在《天州日报》上发表文章,也逐渐进入广大读者的视野,特别是省报《东江日把》开始转载以后,也引起了地区作家协会理事刘进宇的注意。
星期六上午,是每周固定的写作课。
刘进宇抱来一叠复印材料,让全班同学人手一份,“同学们,最近咱们天州地区冒出一位名叫四明山的作者,成了咱们天州日报副刊的头牌,连省报都在转载他的文章,这是他迄今为止发表的八篇文章,我认为他的文章对你们特别有参考价值,今天的写作课是这样安排的,前两节学习四明山的文章,后两节讨论他的文章,课后作业是两篇习作,一是读后感,二是写一篇模仿四明山的文章,两篇字数均不能低于一千五百字。”
陈子涛立即心里乐开了花,张英和巩婷这两个娘们,还真有一套,文章写得好,更好的是所写的文章,确确实实就是他的文笔和风格。
不过,陈子涛也值得为自己骄傲一下,因为在已经发表的八篇文章中,后三篇是他写的张英和巩婷帮着修改的,当然了,是张英和巩婷逼着他写出来的。
一组的同学里,王三运的文章一向写得不错,在班上也能名列前五,他看了“四明山”的前两篇文章,便站起来嚷道:“刘老师,这文章不就是陈子涛写的吗。”
全班同学的目光,立即一齐看向了陈子涛。
陈子涛装傻充楞,“老王,你往我脸上贴金我谢谢你,但我不会写文章也讨厌写文章,你难道不知道啊。”
郭达伟也道:“老王你还别说,我也觉得这文章似曾相识,经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是子涛写的,这家伙的作文就是这种写法么。”
坐在陈子涛身边的黄玉国,伸手推了陈子涛一把,“臭小子,你深藏不露啊。”
陈子涛既不否认,也不肯定,“同学们,你们擦亮眼睛仔细看看,我象那个四明山吗?”
张秀娥嚷道:“咱们说了不算,刘老师是著名的大作家,咱们听听刘老师判断。”
刘进宇摆了摆手道:“我不是什么大作家,写作只是业余爱好罢了,但是,欣赏别人的文章,我也是马马虎虎可以的,据我的分析啊,这个四明山写的文章,确实很象是陈子涛同学写的。”
陈子涛忙道:“刘老师,你今天没喝酒吧。”
大家齐笑,因为刘进宇嗜酒如命,一日三餐不断,公开的宣言是,早上不喝一瓶啤酒决不出门。
王三运喊道:“刘老师,你给大家分析分析吧。”
刘进宇道:“第一,你们可以发现,这八篇文章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每一篇都有一个实际例子,而这个实际例子都取材于海岭县城南区青浦乡,而咱们的陈子涛同学正是海岭县城南区青浦乡党委书记和副区长。”
关于这一点,大家都看出来了,其实这也是张英和巩婷故意设计的,以便公开“四明山”的真实身份时,可以很容易地把陈子涛推出来。
刘进宇继续道:“第二,这些文章有这么几个特点,象散文却又不是散文,象议论文却又不是议论文,看着象政论文但又象散文和议论文,我把它们称为大杂烩,但文章言之有物,联系实际,语言精炼,说理通俗,读起来让人舒服,既象高考时的命题作文,又象针对现实的报刊文章,这些特点与陈子涛同学的课堂作文的特点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王三运道:“刘老师,我很认同你的分析和判断。”
刘进宇笑了笑,看着陈子涛道:“至于第三么,子涛同学自己也知道,在这里我就不提了。”
陈子涛确实知道,刘进宇也很懂,《天州日报》是党报,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地区级日报,在省外都有些名气,哪怕在副刊上发篇千字文都不容易,“四明山”能连续发了八篇文章,简直一个人承包了一个专栏,在报社没有过硬的关系是做不到的,陈子涛与张英走得很近,张英是报社社长,陈子涛想发表文章,那就是张英一句话的事。
刘进宇当然不会点明,他还想找机会巴结张英呢,再说这八篇文章确实写得精彩,最关键的是这八篇文章紧扣农村发家致富这个主题,每一篇文章都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同时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刘进宇承认自己写不出来,只有象陈子涛这样的基层领导才能办到。
何芊羽小声的问陈子涛,“子涛,这个四明山真的是你吗?”
陈子涛笑着反问:“你说呢?”
何芊羽道:“你要是认真起来,还能写出比这更好的文章,我认为四明山八成是你。”
陈子涛笑道:“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咱们这些人最讲认真,这是伟大领袖说的。”
“哎,到底是不是你呀?”
“别急,我会告诉你的,但你不能跟他们说,你就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好了。”
这时,教室门口出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仕途漫漫 最新章节第0295章 成了作家,网址:https://www.254y.com/40/40590/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