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贫穷”的世家子弟

作品:《大夏风流

刘云毅微微点了点头,这话倒是没错,华夏历史上著名的瓷器有很多,比如宋朝的四大名窑出产的瓷器,随便一件放到自己的那个年代都价值数千万,最高的值几个亿也没问题。

还有元朝的青花瓷,更是价值连城,清朝的斗彩、珐琅彩也是珍宝级的陶瓷,至于说两晋时代根本没有能拿出手的陶瓷制品。

如果两宋元明清时代的瓷器是级,两晋时代陶瓷被评为级还要有点高,毕竟制作水平差的太远。

“对了!”

刘云毅突然想到一件事。

“小智,你知道四大名窑瓷器的烧制方法吗?”

瞬间,刘云毅脑海中就出现了汝、官、哥、钧四大名窑的烧造方法。

“我......去,发了,发达了!”

四大名窑出的瓷器被公认为华夏历史制瓷行业的巅峰,相关技术曾经失传,即便是科技时代也很难恢复,当然,后来被破解出来,可即便如此也不可能每一次都成功。

这个时代烧造的瓷器水平很低,刘家这种青云瓷只能列到级下等,根本就不入流,即便如此卖的还不错。

从记忆里得知,二十年前刘家还给皇族烧造过几件瓷器,水平显然不低,所以,这个时代制瓷技术的巅峰可能也就是级水平。

一旦刘云毅掌握了四大名窑的技术,那就是降维打击,全国只有自家掌握,不赚大钱才怪。

想到这些,刘云毅脸上流出笑容,仿佛面前已经摆满了白花花的银子。

“孺子可教也,我的儿子开窍了!”

一旁的刘长河非常欣慰,自己当年学徒时就是这样,现在,刘家的手艺有传人了。

一炷香的时间后,刘长河将绸卷卷起放入木柜中,又在木柜添加一些麝香防止蛀虫。

“儿子,考考你,你能否将绸卷上所写背诵下来?”

“当然可以,父亲您听着…………烧瓷之技,青色最难,尤为天青色,最是不易,此中需罗华土约三成半,又加西湖水四成一;另又沾土四成,又加西湖水三成三…………!”

“小智”已经把信息收录进“云系统”,刘云毅一个念头就能调出来,别说绸卷上只有寥寥三百字,就是三千字也忘不了。

刘长河捋着胡子大笑道:“好,好,我儿如此聪慧,以后成就必在我之上,必在我之上呀!”

说到此处,刘长河眼角湿润,此时他已经彻底相信儿子可以继承家业。

走出厢房,刘长河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刘云毅正是成为少东家,这是一种认可,以前佣人们称呼刘云毅是公子,以后就得改成少东家。

宋阿三、宁田夫妇虽然不解刘长河为何对刘云毅的态度有如此大的变化,但这是人家家事,自己做好本分就行,于是纷纷施礼。

刘云毅急忙还礼道。

“我们都是一家人,大家不要客气,不要客气。”

刘长河拍了拍刘云毅:“儿子,你是少东家,他们自当如此,这祖法不可违。”

刘云毅心里骂道:“祖法?狗屁祖法,再说了,就这么几个人一点排面都没有,自娱自乐罢了!”

刘长河当然不知道自己儿子心中已经把所谓祖法骂了十数字,可望不可及,但对刘家来说也只是小康家庭。

刘家一共雇了十个人,像周季、宋阿三这样的普通佣人七个,另外三个是工人,十个人平均每人“年薪”有十银子左右。

每年人力成本就是一百二十两左右,然后还要抛去材料成本,差不多要六七十两银子,然后是各种课税,这个最多,一年有一百二三十两银子,这么算下来,刘家一年的净收入不过百十多两。

一家三口年收入一百两银子,平均下来每个人三十多两银子,相当于普通自由收入的六七倍左右,这个收入真不高。

昨天刘云毅就看到那位李公子打赏红鸾,出手就是十两银,他却只能“白票”,这就是差距。

怪不得对方鄙视自己下下品的身份,刘云毅都觉得自己这样的家业能被评为世家都有点胡扯。

当然,人均年收入二十多两银子也是刘家两辈人拼死拼活干出来的,放在普通人眼里可望不可及,至少需要奋斗几十年才有可能实现。

看了看店铺,刘长河又带着儿子来到了自家的烧瓷作坊,这里才是刘家的核心区域。
本章已完成! 大夏风流 最新章节第七章 “贫穷”的世家子弟,网址:https://www.254y.com/397/3970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