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半壶纱(1/2)

作品:《大夏风流

那个管家脸色不好,可也没发作,不过钱丰此时不干了。

“云毅,我们可是一起为红鸾姑娘写了首歌,你难道忘了吗?”

刘云毅白了对方一眼,那意思是:你的脸皮还真厚!

红鸾看了看钱丰笑道:“钱公子,您说为奴家写了首歌?什么歌?”

钱丰脸涨的通红看向刘云毅,示意对方赶紧把话题接过去。

刘云毅哈哈笑道:“姐姐,我和老钱的确写了一首歌曲,整个东吴城也只有姐姐能展现此曲的风采,不过在此之前,我还想听听姐姐演唱那首赤伶。”

红鸾一笑。“弟弟,钱公子,二位随我来。”

几个人走进了中间那间屋子,此房间很宽敞,足有两百多平方米,是红鸾表演的地方,她做为闻风阁头牌,甚至是东吴城第一号的伶人,无数世家子弟都以能听她一曲为荣,显然红鸾也知道“饥饿销售”的策略,你们听可以,但必须听我安排,不是谁想听就听,必须我有时间方能表演,当然,如果是李家或者郡守这些高官想要来,红鸾也得出面,比如前日到西湖上的。

今天就是休息日,下面热热闹闹,整个三楼却空荡荡。

此时乐队已经就位,什么琵琶、古琴、笛子、编钟等等,还有几种乐器刘云毅不认识,看起来似乎是少数民族的乐器,比如有一种类似马头琴。

“弟弟,钱公子请坐,看我为你们演唱这曲赤伶!”

红鸾拿起一把红色的琵琶坐在中间,音乐响起,红鸾那天籁般的声音也悠悠传出。

“戏一折,水袖起落,唱悲欢唱离合,无关我,扇开合,锣鼓响又默,戏中情戏外人,凭谁说,惯将喜怒哀乐都融入粉墨。陈词唱穿又如何,白骨青灰皆我,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

上次演唱这首歌太过仓促,几天时间后,红鸾增加了各种配乐,此番演唱比之第一次好出太多,特别是演唱的情绪,让刘云毅仿佛回到了一个乱世时代。

“渺渺无踪、却又声声入魂,这声音,恍如天籁降临。”

要说刘云毅听到的歌曲太多了,国家队演唱的都听过无数,可在红鸾面前都有差距,倒不是歌声有差距,而是对歌曲的演绎方面,红鸾所唱更像是对自己一生的描述。

钱丰摇头晃脑听得如痴如醉,他不懂其中涵义,但对优美旋律的体会都是共通的,如此声音,再加上红鸾绝美容貌,怕是连牛也会为之倾倒。

一曲作罢,钱丰立刻叫好,直接将还在回味其中深味的刘云毅打断,惹得他暗骂道:这个家伙真是个棒槌。

“姐姐,整个大夏,怕是都找不出如此美妙这音,此曲应是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呀!”

红鸾听罢乐的花枝招展。“弟弟,你这随口一吐便是神绝之句,以后得好好教教我,对了,刚才你说又写了一首歌,那就拿出来吧!”

钱丰刚忙道:“这是我和云毅一同谱写,可不能忘了我的功劳。”

这钱丰脸皮还真厚,刘云毅也没理会他,提起笔来将一首歌谱写下。

“半壶纱?”

红鸾觉得歌名很陌生,不知其意。

“墨已入水渡一池青花,揽五分红霞采竹回家,悠悠风来,埋一地桑麻,一身袈裟,把相思放下,十里桃花待嫁的年华,凤冠的珍珠,挽进头发,檀香拂过玉镯弄轻纱,空留一盏芽色的清茶,倘若我心中的山水,你眼中都看到,我便一步一莲花祈祷,怎知那浮生一片草,岁月催人老,风月花鸟,一笑尘缘了..........。”

“弟弟,这词,仿佛是再说一位少女在闺中待嫁,愿意陪伴爱人过上平静的生活,可这句一步一莲花,怎知浮生一片草,岁月催人老,风月花鸟,一笑尘缘了。似乎少女心中苦闷无处诉说,只能寄托于佛法,不知我猜的对不对。”

“姐姐你好聪明,此歌正是此意,而且您提到了佛法,莫非姐姐对此法也有了解?”

“呵呵,当然,我们伶人对儒家不感兴趣,但对佛家却了解很多,此词蕴含丝丝佛家意味,给我无尽回味,看来弟弟对佛法也极为精深呀!”

佛家在百年前就已经传入中原,百年时间早就流传开来,特别在三国各方大乱时期发展迅速,如今很多人都研习佛家经典。

“来,我演奏一下!”

红鸾弹拨起琵琶,悦耳的声音传出。

赤伶表达的是乱世之下伶人的无奈和悲愤,立意颇大即深远,而半壶纱表达的是少女向往安乐而平静的生活,其中又夹杂着些许感伤,前者意诀,后者心乱,双首曲子都将各自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一曲奏罢,红鸾长叹一声:“弟弟,我真无法想象你怎么能做出如此曲调,这些年我所写的曲子,在你这两首面前实在是不值一提,而且你所作之词,与其他曲子完全不同,如此风格怕是你所独创。

古书中有云:天不降孔圣,万古如长夜,今日便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夏风流 最新章节第二十七章 半壶纱,网址:https://www.254y.com/397/39705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