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新君的柔情(2/2)

作品:《白话大宋朝

任的君主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干掉上一任君主,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是个废帝,留着还浪费粮食,万一有人打着你的旗号造反,还不如直接杀了你省事,看看秦朝,看看楚,看看汉,以及宋之后的元,最恐怖的是明,朱元璋简直就是个丧心病狂的魔头。但赵匡胤没有这样做,他采用了另一种方式,怀柔政策,对一切人和事都采取温柔的处理方法,不要杀戮,不要死亡,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赵匡胤的怀柔。首先,是对于柴家子孙的,他没有杀柴宗训,而是给他封了王,郑王,柴宗训那个二十多岁的小妈,依旧是太后,只不过得给他们换换地方,都住在开封算怎么回事,换个地方,你们去西京【洛阳】吧,,而且,你们依然享受原有的待遇,只是没有了原有的权利,而且,为了照顾柴宗训,他特意派了自己早年的老师去的当地的州府做知州,照看这个小孩,柴宗训命很不好,是个短命鬼【我也奇了怪了,为什么后周这三个皇帝活的都这么短,难道有遗传病】,二十一岁便病死了,赵匡胤听说后,还给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不管怎么说吧,也算对得起柴荣了,到了后来,有一个太祖誓碑,里面有赵匡胤对后辈子孙的教导,只有继位的皇帝才知道,不过天下没有不透的墙,到了后来金兵攻破开封城时,这三条誓言也被公布于世,一条是本朝不许杀士官,也就是不许杀人,所以整个宋朝就只有南宋初期死了一个士官,第二点就是说到柴家后代的事,任何人不得虐待柴氏后代,有罪不得在市井屠杀,叛国处死也只许在狱中悄悄进行。也算是对柴家仁至义尽。说到柴荣,就说到了老柴家的宗庙,新朝建立,按理来说,是绝对不会去拜祭前一个王朝的祖庙的,但赵匡胤没有,他规定恢复柴家的祭祀,每年定时定点的祭祀,不准耽搁,每年都派大宋的官员去祭拜后周的皇帝,说起来,赵匡胤自己也觉得对不起两位先皇,他时刻能想起自己是怎么走上今天这一步的,郭威的提拔,柴荣的提拔,没有这两个人对他的赏识,他绝对不会有今天的地位,所以,他对柴宗训特别好,其实还有一点原因,是不太好说的,之所以对柴宗训这样,更多的是给后周这班大臣看的,就好像刘邦,在得到天下后,谋士问他谁是最该赏的人,刘邦说‘雍齿’谋士大惊,雍齿不是您的仇人么,刘邦说‘正是因为他是我的仇人,我才最该赏他,只有赏了他,其他的大臣才会放心,和我关系最不好的人都得到了封赏,他们就更不用担心得不到赏赐了’今天,赵匡胤做的这些和刘邦异曲同工,‘看,我对废帝都这么好,你们这班大臣就更不用担心了’这是稳定人心的一条策略,皇帝尚且如此,大臣们还担心什么呢,还有一个传说,说的是在赵匡胤的祖庙里【就是赵匡胤的庙】,可这几句警示后代皇帝的话,这几句话只有后代皇帝才能看见,其中有一句话,就是针对柴家的子孙后代的,大体意思就是说,柴家的子孙,如果犯了罪,不许用刑,如果犯了谋逆之罪,也只能在大牢中杀,不能拎到菜市口杀,这些让我们看到,赵匡胤十一这一种怀柔感化的心对待柴家的子孙,大臣们对柴氏的后代有什么杀心,他也会阻止,就在他当皇帝的时候,有一天走进后宫,看见一个抱着孩子的宫女,于是他就问这个宫女,这是谁的孩子,宫女答道,这是柴荣的儿子,赵匡胤看了很久,回过头来,问他身后的这几个人,当时跟着赵匡胤的有宰相范质,谋士赵普,和杨家将里经常出现的潘美,赵匡胤问他们该怎么办,范质和赵普的答案很明确,该杀。赵匡胤想了想,说了一句话‘夺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也’之后,问潘美,你看该怎么办,潘美想了想,说‘陛下,如果我说不杀他,那您也定会怀疑我,如果我说杀他,那我们都于心不忍’赵匡胤看了看潘美,说‘那好,这个孩子我就交给你来照顾,你领回去,但是,他不是你的养子,让他认你做叔叔,给你做侄子’潘美领命,之后,赵匡胤再也没有过问过这个孩子,潘美也没有再提起,等这个孩子大以后,还做了宋朝的高官,由此可见,赵匡胤对柴家的后代做了妥善的处理,没有让流血事件发生,可仅仅只安排了皇帝是不行的,曾经和他同殿称臣的那些大臣,可比皇帝难打发多了,必须要想好对策再下手,但是,这件事在赵匡胤看来,并没有那么难,方法很简单,一律留用,这要是朱元璋,方法也很简单,一律干掉,无论是丞相还是各级官员,都还在原来的岗位上,这对地方的管理有极大的好处,大家这么多年积攒的人脉,并没有因为新朝的建立而崩塌,当听说新朝建立后,本来很多官员心很慌,问问新来的,咱上级改成谁了,新来的说,‘没变,还是原来的’,‘那我搭档换成谁了’‘原来的’‘哦’这下放心了,纷纷归附新朝
本章已完成! 白话大宋朝 最新章节第九章 新君的柔情,网址:https://www.254y.com/335/3355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