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盛世 第十一章(2/4)
作品:《神朝春秋》郭民才封地后,爆发战争的阴影在帝国境内日益扩大。频繁爆发的经济危机导致镇西藩镇本就贫弱的经济几近崩溃,朝廷的恶性倾销,贵族的横征暴敛以及官商勾结导致的劳资纠纷让史泽豪辖地陷入瘫痪。
刘帝九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得藩镇小朝廷几乎关门歇业,史王爷一时间无法筹措藩镇军队的军饷和地方官吏的工资,成千上万的无业游民涌上街头,各种非法帮会招摇过市。藩镇地区三分之二的工厂停工,大片土地因无人耕种而荒芜。
深感形势危急的汪熙兴毅然奋起,他趁乱吸纳退伍官兵组建起强大的准军事组织“复兴军”。这一年的九月十五号,坐拥将近十万党徒的汪熙兴宣布要动用武力摧毁**无能的藩镇当局,一场“进军西京”的闹剧随之上演。
“复兴党”成员表示他们的运动不会祸及无辜民众,汪熙兴表示自己始终忠于“镇西王”史泽豪,受到讨伐的目标只是内阁里的**分子。积极参与进军计划的复兴党成员仅有不到三千人,汪熙兴的参谋把他们编列为四个不满员的步兵团,这支大军将从固县出发兵分两路合围西京。
“复兴党”大军会占领沿途每座城市的电视台、警备局、火车站、机场、兵营以及其他重要设施。汪熙兴把大军的总部设在老家固县,如果史泽豪调集军队清剿叛军,他就能直接退入艮岭展开游击战。
来势汹汹的“复兴党”大军其实根本没有能力抗衡史泽豪的军队,汪熙兴的私人武装充其量只能对付街头“破脚骨”团伙和某些安保公司。扑向西京的两千多名武装人员并不接受汪熙兴的统一指挥,缺乏思考能力的热血青年组成队伍的主干,他们中间可能只有两三百人参加过藩镇军队的训练。
“复兴党”的装备和兵员素质都很低劣,大部分党徒把铁棍和撬棍视为冲锋陷阵的武器,携带土铳和老式步枪的党徒不满一千人。相比之下,镇西藩镇的常备军就有四万人之多,一个装备重型武器的步兵营就能轻松荡平复兴党的叛乱。
步兵军长史儒丰是“镇西王”关系要好的表兄弟,他此时向史泽豪承诺说道:“复兴党匪徒的战斗力不会比讨薪民工高出去多少,我保证正规军会在无伤亡的情况下剿灭贼军。”
藩镇内阁的几位元老都主张出兵平叛,长期被人架空的史泽豪却拒绝在调兵剿灭复兴党的敕令上签字。王爷重视身后的评价,他不愿让“灵”、“闵”、“幽”这类恶劣谥号落在自己头上。史泽豪还打算借助平民出身的汪熙兴制衡内阁里的贵族元老。剿灭复兴党其实很容易,可是这样做还是会在这片土地上带来极大破坏,天子也许会下诏剥夺史泽豪的领地,朝廷军队将会趁虚而入。
藩镇军的部分将校也和汪熙兴达成秘密协议,复兴党大军得以畅通无阻的进入西京,各地警备队和驻军普遍不曾出面阻止。
辉煌的胜利让“复兴党”的其他成员忘掉分寸,汪熙兴的幕僚孙卫法是一位大学教授,自诩“国士”的他提议汪熙兴废黜史泽豪并在藩镇地区开国称帝。
冷静的党魁深知“复兴党”的力量极为有限,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挑战帝国的原有秩序,江先主的功臣集团不会允许他这样的暴发户登上舞台。汪熙兴觉得眼下应该设法取得史泽豪的任命,披上合法外衣来消灭藩镇地区的反对者,这样做也能缓解和朝廷之间的冲突。“复兴党”提出重新进行大选的要求,他们要求史泽豪能归政于民。
不明真相的数万民众纷纷参与复兴党队伍,见势不妙的史泽豪撇开内阁里的其他元老向汪熙兴送去一份委任状,“复兴党”控制的新闻媒体立刻向帝国全境公布了其中的内容。
西京居民早就对**无能的藩镇当局失去信心,一时间几十万民众“自发”来到街头支持“复兴党”进城,汪熙兴如同凯旋的古代名将般进入“镇西王”居城。不敢忤逆民意的王爷在独秀山王府接见这位踌躇满志的“改革家”,王爷许诺即刻赋予汪熙兴重组内阁的权力,“进军西京”宣告胜利,汪熙兴一举掌控大权。
按照惯例,每任内阁主席上台伊始都要在藩镇议会里宣布日后的施政纲领,汪熙兴完全不愿遵循传统,汪公朝着那些刚被驯服的元老们说道:“我不喜欢纸上谈兵的废物,空谈不能耽搁我的行动。在各项政策上,新内阁的政策将优先追求藩镇的‘尊严与荣耀‘。"
藩镇议会里的多数元老本打算发表一番表忠心的恭维,汪熙兴对这类客套话很不耐烦,他开口说道:“不要空口说白话,我只看重实际行动。在下是个宽容的改革家,但是我绝不允许任何人还抱有抗拒改革的幻想!”
刘帝十一年四月十六日,汪熙兴在西京独秀山王府的门楼上宣誓就任镇西藩镇的内阁主席,从门楼的阳台上向外望去,汪熙兴的支持者和前来看热闹的民众已经填满王府前方的小广场。
万分激动的汪熙兴从史泽豪手里接过盖有“王玺”的委任状,他高举右手慷慨宣誓道:“我在这里向‘恒帝’和‘昊帝’发誓,无论如何都要让伟大的人民牢牢控制这片土地的主导权,化解藩镇地区民众所面临的一切苦难。任何困难,任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神朝春秋 最新章节上卷盛世 第十一章,网址:https://www.254y.com/318/31849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