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座师(2/2)

作品:《唐朝好地主

子等,是为了扶持道教的。还有医举试,专门为医学人才准备的。零零总总,一共五十多科。这里面,最重要的当属四科,秀才、俊士、进士、明经。秀才和俊士都是那种千里挑一型的,因此每年都只录取一两个。进士和明经,算是后世科举中的两个雏形吧,一个专考经,一个主考诗赋策问。其是进士科是百录一,明经是十录一。而考明经的又多以士族子弟为主,因为他们家里书多,打小有机会学习,家里也有人传授讲经。普通寒门子弟没这机会,学经一般也学不全,因此他们考进士科,做诗词歌赋,做时务策问。但因为进士录取少,因此往往又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五十岁考上进士,还说年轻有为。三十岁考上明经,都称太老了。这也是一种对士族的倾斜。张超有时也不得不说,唐朝的政策还挺倾斜性的。那些勋戚官僚子弟,一般都是不用参加科举的,他们可以门荫入仕,入仕的起点高,还容易。地主士族子弟要入仕,一般就要难些,多数是直接有名被征辟,或者参加科举,考明经是个量身定制似的出仕路途。只有那些普通的寒门子弟,想当官最难。哪怕参加科举,都完全不点优势。他们没有良好的家学,对经义的研究大不如士族子弟,因此多只能参加进士科,可进士科的录取比例却是百比一,只有明经科的十分之一。最最要命的还有一点,唐朝的科举考试是不糊名的,甚至是不完全看成绩的。除了考试成绩,考官还得看考生的出身和名气。因此士族子弟又占了许多优势。考生们得到保举,来京参加考试,为了增加些名气,便把自己的作品,诗词策论等送到各个名士或者达官贵人手上,让他们观看点评,希望能借此扬名。张超现在就是长安文化圈里的当红名士,又被钦点了主考官。于是乎,每天都有无数的士子过来投卷。最让张超有些无语的是,还有许多医举科的人也来投卷,这些人都认为张超医术高明,是一位神医,纷纷把张超认定是他们的代言人,一群学医的大夫们,天天来投卷来拜访。弄的张超也只得闭门不见,真见不过来。最搞笑的是有些道举科的也来找张超,我靠,你们难道没听说过我以前是跟和尚的吗,你们这些道士找错人了啊!而随着算盘如今在长安的流传,许多来考明算科的,也纷纷来找张超这位发明了算盘的算术高手,想要跟他探讨一下自己在算学上的研究发现科举改革看来势在必行啊,这个艰巨的任务看来还得我这个大学士扛起来了!不过说起来,唐朝这种一年考五十多科的壮举,也还是挺务实的。需要什么人才,就专门开一科,这等于是专业招聘啊。后来的那种科举制度,虽然看起来选拔更公平合理,但却使得那些读书人只钻石经义诗词,已经不去学习真正的实务能力了,特别是明清的八股文,更是弄出了大批什么也不会的腐儒学究。“三郎,这有篇行卷很不错,里面有诗、词、赋和策论各数篇,洋洋洒洒共有数万字,都写的很好,而且字也很不错,你看看?”岑文本拿着一个卷轴进来。“哦,能让景仁如此称赞,看来定是位才子,拿来我看看。”张超接过卷轴,打开,一个名字郝然映入眼帘。“孙伏珈!”**.1...
本章已完成! 唐朝好地主 最新章节第283章 座师,网址:https://www.254y.com/30/30430/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