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信件的背后真相(二)

作品:《热情王爷冷王妃

第九章 信件的背后真相(二)(本章免费)

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慌乱的赵荃,在狂风的眼里,赵荃一向是让人不得不去佩服的,可是如今却表现的如此沮丧。不免担心的问到“出了什么事情?理解错了什么?”

“江南品茶意指曹尚书将在冷氏等我,观月意指八月十五,满载而归是指能够指证李国舅通敌卖国的证据。

我只注意到前面的十六字真言,却丝毫没注意到这最后看似无意的的邀请,我错的太离谱了。”

“如果照你所说,曹尚书既然有意将证据交于你手,那为何不直接告知你,却要派个书童传信过来。

就算他得遮人耳目,那又为何不将重要的信息之于正文之中,却要设于信尾,让人产生错觉?”

“这就是曹尚书稳重之处,我自负能耐远置于那李国舅和九王爷之上,如今连我都没看得出其中端倪,他们自然也不例外。”

“既然曹尚书有意让你知道,这样一做岂不也让你误会其中奥秘了,照我看来他大可不必这么做。”

狂风并非不知曹尚书如此做的真正用意。只是相交数年,他深知赵荃此刻正为此事而深感内疚。毕竟曹尚书和冷氏虽不是他所为,但他却也变相的成了‘侩子手’。

赵荃虽不是善人,倒也不至于枉故人命,尤其是他们的死和他难免相干,这让一向释然的他也难免不去挂怀。为了降低他的自责心,他只能够‘对不起’地底下的曹尚书了。更何况如今大事未定,此等自责恐会干扰他的正常判断。

所以从诸多方面考虑如今也只有这么说,才可能稍稍降低赵荃的内疚之情。待到赵荃的大事得以完毕,他一定会为曹尚书请命,让赵荃好好抚恤曹尚书的地下亡魂。

“曹尚书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错挡奸人眼线,毕竟他周围多的是李国舅和九王爷的人。如若将重要之事置于正中,按常理来说必然会引起他人注意,若是置于信尾那么吸引程度必会降低。

不过如果他走之前什么也不做的话,又恐怕会更招人猜忌。毕竟他被贬为庶民全是因为进谏直言,更何况在他被贬期间我曾打算将其留之。

我想我打算留下他的事情,朝廷里的那些判国分子必然知之甚详。可是他所摆的这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计算,却让众人不得不被其迷惑,进而松懈原有状态。”

“可是他这样做难道就不担心你也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

“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了,就因为曹尚书太过于信任我、相信我,才导致曹尚书和冷氏一门因我而受牵连了。”

“可你又如何得知曹尚书手上有那指证九王爷罪状的证据?”眼看赵荃似乎又要陷入万般自责中,狂风不得已只得换个方式让他免于挂怀。

“因为师傅在临死前交给我的那半部书册中曾写过‘惩处奸逆,须往京城;另有半部。隐于曹俯;待到齐全,兴我大宋。”

“既然是这样,那我们唯今之计自然是要找出流失于曹俯的那半部证据了,不是吗?”

“你不好奇为什么师傅会有那另外半部证据?”

“你不说我都忘记问了,这是为什么?”

“师傅本姓曹,你该明白了吧?如果你还是不明白,我不介意让人快马加鞭将你送往番地和亲。”

“你是说他们是亲兄弟?”

“可以这么说,不过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而已,当然这并影响他们的感情。一个习文,一个习武;一个在宫中位居尚书之职,一个在江湖中成了武学高人;一个过着明枪暗箭的官场生涯,一个过着与世无争的江湖生活。

也许曹尚书早就知道,一旦他在早朝之中将九王爷等人所做之事陈述与父皇,那他恐怕也已经离死亡不远了。但生性梗直的曹尚书明知需要明哲保身,但他还是决定:他要孤注一掷,不论结果如何?

不过,聪明的他还是做好的了万全的准备,将一本完整的证据一分为二,并将其中一部分交由师傅待为保管。
本章已完成! 热情王爷冷王妃 最新章节第九章 信件的背后真相(二),网址:https://www.254y.com/297/2973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