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浦东现状(2/3)

作品:《重生之大建筑师

得声音都哑了,估计并不是只有今天才这样,而是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旁边蛋糕店的老板可是高兴坏了,这才午饭时间刚过一会儿,他就在店门口挂出了售罄的招牌;看样子,不管浦东新区的开发最后会怎么样,他倒是第一个发了财。

林楼估摸着,这要是排队的话,明天都不一定能轮到,好在于济川提前帮忙打了招呼,林楼走到门口给门卫说了几句,不一会儿就有工作人员出来接他了,“林教授,欢迎欢迎,非常欢迎您能参与到这个项目里面去!”

特区规划项目让林楼在国内城市规划领域有了一定声望,同时人家还是市里领导的侄女婿,工作人员自然不敢怠慢,把他接到办公室里面,很快就帮他们办好了手续,这样林楼就算是正式参与到这个项目里面了。

“给,这些都是咱们这儿目前收集到的资料,不过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准备的比较仓促,可能有不全的地方,剩下的那些就只能让你们去想办法了!其实相对于那些外国公司,你们还能好一些,毕竟接触某些信息不像他们那么麻烦!”工作人员抱过来一堆资料。

邀请外国规划事务所参与浦东的规划,上海方面其实还是冒了一些政治风险的,因为让他们参与就意味着要披露许多国土资源的信息,而这些信息都是很敏感的。

知道那些外国规划院,尤其是法国方面的举动,方才打动了中国,这个项目让令法国政府想起二战后的巴黎重建。他们很感兴趣,无偿提供200万法郎,支援陆家嘴的规划设计;随后,法国政府还出面,联合大巴黎规划设计研究院、法国最现代的中心商务区拉德芳斯地区公共建筑整治局成立了“法国支援上海浦东开发集团”。

法国人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们打开了上海城市规划领域通向世界的大门,帮助上海建立城市发展的历史观和战略眼光,在大巴黎规划院的帮助下,陆家嘴规划的国际竞赛也顺理成章地展开了,多家国际知名规划设计单位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

办完手续,接收了资料之后,林楼他们开始就几个关心的问题进行询问,赵玉坤第一个发言,“要想把陆家嘴打造成金融中心,这可是要花不少钱的,钱的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最为重要,规划都是跟着预算走的,没有充足的经费,规划做得再好也没用。

工作人员的回答让他们大开眼界,上海市政府成立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公司、外高桥保税区开发公司三家公司,通过“土地空转”,分别给三家开发公司以平方公里为单位的土地,这三家公司就瞬间拥有了启动资金。

以金桥为例:市财政局通过上国投(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先开出一张2.4亿元的支票,然后把这张2.4亿元的支票交给金桥作为投资;金桥就用这2.4亿元支票向国土局购买土地,土地局再把这2.4亿元支票上交市财政局,这样就完成了土地空转。

同样的方法,陆家嘴、外高桥也分别有了可待开发的土地,有地了,但还是没钱啊;土地空转之后,市工商局给金桥公司开了一张1亿元注册资金的工商执照,但是大家都能看出来,只是有了地,作为开发公司它们,还是没钱。

好在还有政策,各开发公司的负责人开始积极寻找银行资金,历经曲折,三家开发公司以土地作价,和外资企业合资成立中外合资企业,许多看好中国发展的跨国巨头,肯定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他们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罗氏制药的前中国总经理威廉-凯乐第一次到张江高科技园区时,放眼望去,一片农田,依稀有一些在建的厂房,空气里弥漫着青草的气息。

浦东负责招商的人热情地告诉他,这里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楼群、绿地以及高尔夫球场,当这位“极富想象力”的商人,决定在其中一片农田上投资时,很多人以为他疯了;然而,若干年后,这趣÷阁投资成了传奇。

日立电器在浦东的工厂开建时,谨慎的日方代表不放心地追问浦东领导人,新厂房预计多久完工。按照他们的估计,至少需要840天,领导淡定地回答:一年。

对方一脸狐疑,私下问他,“计算机出毛病了吧?”但是,就像后来震惊马斯克的特斯拉“超级工厂”一样,日立实现了当年开工、竣工并投产了,日立惊呆了,连续11次追加投资,他们从中国市场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1995年,上海第一家八佰伴商场在浦东开业,顾客顶着寒风涌入,单日客流107万人次,创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个纪录可能唯有日后ostco在上海开业,因顾客太多而被迫暂停营业可以媲美。

当然,也不是没人看空浦东的发展,一位美国记者撰文称之为“上海泡沫”,这代表了多数西方精英的态度。

1993年,张五常曾经带着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大师、芝加哥经济学派领军人物、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来到浦东,他看到了一些一层楼高的商店,立即表示反对,他们认定政府主导的策划,硬生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之大建筑师 最新章节第588章?? 浦东现状,网址:https://www.254y.com/255/255751/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