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风云变色(胡辣汤挺住,河南加油!)(2/5)

作品:《三国之谋伐

这两样东西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

在大规模战争中,骑兵也可以冲锋陷阵,特别是像玄甲重骑那样的重骑兵,比之陷阵营那样的重步兵还要强大。可惜的是重骑兵打造成本实在太大,连袁绍目前都只打造了五百人,远不如青州那样玄甲重骑规模达到两千。

其实历史上袁绍就有重骑兵,不过数量很少,毕竟没有马蹄铁和马镫,现在大家看青州发明了马蹄铁和马镫,又打造了重骑兵,很多诸侯也在进行改革尝试,可惜他们不像青州有钱,无能为力。

冀州自古以来就是经济中心,官渡之战前夕,袁绍可是带甲百万,仓谷可使用十年,但现在依旧没有打造出重骑兵,只打造出了一支重步兵大戟士,可见重骑兵有多烧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过总体来说,五千轻骑兵也是一支很强大的部队,在战场上运用得到,可以左右战局。因此公孙瓒信心满满,认为必定可以击退来犯的袁绍。

很快,两日后,公孙瓒的求援信件就已经南下,抵达了高城。

如今的渤海郡,在后世其实就是河北沧州以及山东乐陵,北面是沧州市,南面则是乐陵市。

此时青州军全面撤出甘陵国,但渤海南面高城、重合、千童、阳信等地,却依旧被青州军占据,成为古九河防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官渡之战时,曹操放弃天然屏障黄河,仅仅只是将黄河作为第一道防线,是因为黄河虽大,可渡口实在是太多,根本防不过来,因此他的主要防御力量,是作为第二道防线的官渡。

而青州军的防线则跟曹操当时的防线不同,毕竟平原国不像东郡那么大,且下游区域有九河流域,此地地形复杂,丘陵、河流、平原、湖泊、沼泽众多,除了天然屏障黄河以外,还有大量的小河支流,该处堤多,河缓流宽,泥沙淤泥数尺,没有船只几乎寸步难行。

因此同样是以黄河为屏障,青州可以用黄河做主要防线,曹操却只能将黄河作为次要防线,稍微阻击一下袁绍之后就立即撤退到官渡。而青州则可以利用复杂的水系组建水军,分段狙击,不停骚扰,冀州军头再铁,都不可能打进来。

现在青州前线大将有臧霸、太史慈、黄忠以及徐荣,荀彧荀攸主持大局,总兵力大概在四万左右。原本应该是六万人,但刘备带走了三万南下,陈暮就调集青州腹地郡兵一万人北上,又招募了一批人去朝鲜。

朝鲜那一批属于新兵,先打三韩练练手。但腹地郡兵可都是以前的老兵,战斗力很强,因此别看前线只有四万人,可依托有利地形和坚固防线,袁绍二十万大军全来都不怕。

高城属于臧霸的防区,他接到信件之后,立即传信到平原。

平原县城,荀彧接到信件,同样是立刻派人叫来荀攸和阎忠过来议事。

阎忠和太史慈在八月曾经潜入冀州,与党人会晤,现在早就回来了,一个任职于军情司,一个为统军大将,陈暮新调集的一万郡兵,基本都是为了给徐荣配置。

县府厅内,由于原来的平原相田丰目前担任刘备的军师中郎将,在豫州战场,所以现在荀彧担任平原相,执掌平原军政。

三人在厅中会晤,等大家都坐好之后,荀彧才看着二人说道:“袁绍果然对公孙瓒动手了。”

“预料之中的事情。”

阎忠平静地道:“子归此次离去,就是在为公孙瓒做善后的事情。”

“为公孙瓒做善后?”

荀攸来得晚,不太明白现在青州战略,纳闷道:“他去那海外的三韩之地,能善什么后?”

荀彧笑道:“幽州是公孙瓒的老巢,如果让公孙瓒逃回去,袁绍没那么容易将他歼灭,但幽州也十分复杂,势力繁多,为了以防万一,子归要出奇兵以救援。”

“噢。”

荀攸就没多问了,这件事情既然陈暮在操持,那就让他去处理,现在做重要的是青州的态度,于是沉吟道:“那此次公孙瓒求援,要不要救?”

“自然是要救的。”

荀彧毫不犹豫地道:“如果不去救的话,以袁绍的能耐,必然要将公孙瓒覆灭,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整体布局。”

“那如何去救?”

荀攸又问。

荀彧就笑道:“子归在走之前,曾经说过,大方向上由我来制定,具体如何实施,就交予二位,如何去救,怎么出兵,你们说了算。”

这就是人尽其用,物尽其才。

但凡对三国历史有所了解的都知道,荀彧属于战略人才,适合大方向的掌控。

比如这次决定要不要救公孙瓒这个议题上,就由他来选择。

而荀攸则属于战术人才,具体计划如何实施,就落到荀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谋伐 最新章节第七十二章 风云变色(胡辣汤挺住,河南加油!),网址:https://www.254y.com/253/253684/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