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009【要留清白在人间】(1/2)
作品:《梦回大明春》人是一种适应性动物。>
短短几天时间,沈师爷就适应了山中生活,也适应了自己现在的身份,甚至张口闭口以“为师”自称。>
至于沈复璁和王渊的关系,也似乎发生了某种微妙变化。>
无论是王渊的读书天赋,还是林子里的蚯蚓池,抑或晒坝那边的三合土,都只起到一个积累催化作用。>
真正的质变,竟是那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沈复璁的主要才能,并非做八股文章,也非教孩童读书,他是一个工龄长达十多年的师爷。他上能揣摩朝堂决策,下能操控佐官胥吏,不洞明世事,不人情练达,又怎能做到如此地步?>
那副出自《红楼梦》的对联,等于直接说到沈复璁心坎里,完美总结了他这些年的做人经验。>
沈师爷心中的震撼可想而知,甚至激动得当场立誓求官,对王渊具有宿慧之事深信不疑。他已经不把王渊视为普通弟子,而是当做可以彼此扶持的奋斗友人。>
在青杠林的另一端,被人为砍出一大块空地。>
空地中央,有个泥巴垒成的大土窑。>
沈复璁来到窑前,仰望片刻,说道:“渊哥儿,这石灰窑,恐怕不是你一个人能建起来的。”>
王渊嘿嘿直笑,不做解释。>
刘耀祖抢着回答:“王二哥把方寨主骗惨了,说窑子烧出的东西能修水渠,害得全寨都帮着他造石灰窑。大家忙活了两个农闲时节,结果引水渠现在都还没修,方寨主气得要烧王二哥家的房子。”>
“方寨主没那么好骗吧?”沈复璁狐疑道。>
王渊一脸贱笑:“哈哈,此事不便细说,咱们暂且不提了。”>
其实过程很简单,作为一只资深工程狗,发现黑山岭到处是石灰岩,而且还很容易找到高岭土。王渊能想到什么?>
当然是烧制水泥啊!>
上辈子,王渊家里就是开水泥厂的,只不过后来搞环保被关停了。>
但穿越之后,无论王渊怎么做实验,即便架起传说神器土高炉,依旧无法达到可以烧制水泥的炉温。>
无奈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把三合土搞出来再说。>
三合土和水泥一样,主要原料都是石灰岩,但烧制所需温度要低好几百度。>
为了说服方寨主建土窑,王渊可是费了大力气。忽悠说这玩意儿烧出的东西,可以用来修建引水渠,方阿远这才半信半疑召集人手。>
黑山岭寨那么穷,除了土地贫瘠以外,主要就是缺少灌溉用水。>
寨中水源只有一条小溪,还是山泉水汇集而成,农忙时节根本不够用。人们需要到几里外的溶洞取水,洞中有地下暗河,但山势非常陡峭,不适合在溶洞附近建房定居。>
地下暗河又太深,得用长绳拴在桶上,非常吃力的往上提水。>
王渊便跟刘木匠合作,搞出一个滑轮组,让寨民们取水更加方便省力——正因如此,方阿远才会相信王渊的鬼话,兴冲冲的建土窑烧石灰,打算集全寨之力修通一条引水渠。>
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王渊设计的垃圾土窑,烧制石灰的成功率太低。即便把石灰岩砸稀碎了扔进去,烧出来也有一大半废料,而且费时费工费力,根本无法满足修建引水渠的需求量。>
工程方案宣告失败,烧出的石灰废物利用,干脆打了个三合土坝子用来晒粮食。>
至于那引水渠,施工难度太大,王渊也是没辙啊。他本就没想过修引水渠,只是以此为幌子,实验一下石灰窑构想而已。>
显然,方寨主被糊弄了。>
沈师爷缓缓蹲下,捡起一坨早已凝结的石灰,问道:“粉笔就是这样来的?”>
“对,”王渊笑道,“这里石灰多得很,全是没用的废料,足够先生把四书五经都写完了。”>
沈师爷盯着熟石灰出神,良久突然诗兴大发,朗诵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此情此物,令吾不禁追思于肃愍公,挺身挽狂澜于既倒,最后却落得那般下场。”>
好奇宝宝刘耀祖忙问:“先生说的是谁?”>
王渊虽然不知道于肃愍公,但《石灰吟》他学过啊,猜也能猜到是于谦谥号。>
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法度修明曰肃,正己摄下曰肃;在国逢艰曰愍,祸乱方作曰愍,佐国逢难曰愍,危身奉上曰愍——说实话,弘治皇帝给于谦追加的谥号,已经非常贴切了。>
后来,万历皇帝把于谦改谥为忠肃,换个“忠”字,去掉“愍”字,意味深长啊。>
沈师爷给两位弟子讲了一番于谦事迹,告诫道:“你等切记,做人不可太过刚直。刚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梦回大明春 最新章节第9章 009【要留清白在人间】,网址:https://www.254y.com/230/2302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