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8章:追寻父亲的足迹(1/2)
作品:《河庄守望》第0648章:追寻父亲的足迹
两位志同道合的老人,将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甘支书明显也比白天雷沧桑的多,两个人手握着手,肩并着肩,缓慢地向着甘家大院走去,身后是一大波紧紧簇拥的群众。整个甘家大院早已经是灯火通明,就是沿途的几户人家也是竭尽全力,打开了全家所有的灯。灯光照亮了甘泉村,人声代替了鞭炮声,十里八村的乡民,熙熙攘攘地拥堵在甘家大院的房前屋后,那些刚从河庄返乡的年轻人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河庄的精彩和富裕。
华卫峰吸取了上次的教训,等着人群散去,赶紧将车开到了自己家的院门口。然后带着父亲一起去了甘家大院。刚才,妹妹华卫青已经跟他讲过了,今晚在甘家吃晚饭!这是一个难得的团聚的好日子,甘家华家两个亲家合二为一,成为了一个大家庭!
一路上,华卫峰不停地跟村民们打招呼,口袋里装了两包纸烟都全部散光。幸亏父亲口袋里也有纸烟,华卫峰只好拿来临时救急了!华卫峰的父亲情绪也很高涨,看到这么多人跟儿子打招呼,心里甭提多高兴了!老汉辛辛苦苦劳累了一辈子,还从来没有如此受人尊敬过!
古人云,幼年时,别人喜欢你,那是看在你父母的脸面上;老年时,别人喜欢你,那是看在你儿子的脸面上;唯有壮年时,别人喜欢你,那才是看在你的脸面上!
老汉不管这些,不管是他们看在儿子的脸面上还是真的抬举自己,反正跟在儿子身边,即刻有一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甚至有些镁光灯下的莫名紧张。不过,他脸上打着哈哈,心里乐开了花。
进入甘家大院,他被女婿甘明典迎进了客堂里,安排坐在了父亲的身边。看到父亲和哥哥来了,甘家的晚餐正式开宴!
上来就是热炒菜,八大盘,然后是油炸的蒸菜,四大盘,最后是四个汤品。一共十六道菜。全部是荤菜,素菜仅仅充当了配菜,没有单独成盘。可见,甘家对这场晚宴是多么的重视!
席位安排上,北侧正位坐了白天雷和甘支书,东侧次席上坐了华卫峰父子俩,其他人坐在了西侧和南侧。原本甘支书是要让华卫峰父亲跟白天雷一起坐在正位的,可是,老汉死活不从,最后,只好安排他跟儿子坐在了一起。
第二天一大早,华家和甘家祭拜了祖先后,华卫峰驱车,载着白天雷和甘支书去了兰壑镇。因为这是白天雷一直念念不忘的主要行程。
整个兰壑镇,坐落在一条山间小盆地里,东西长南北宽,大致呈卵圆形,老村位于兰壑镇的西侧,这个小镇明清特色浓郁,革命氛围深厚,曾经是肖芬山革**据地的所在地,曾经为我军培养了众多军事人才,在我国革命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整个兰壑古镇,曾经因为生长着大量的蕙兰而闻名,这些蕙兰集中分布在山沟两边近水的山麓地带,故而成为兰壑镇。兰,蕙兰也,壑,深沟也,兰壑,就是生长着蕙兰的山沟。
陈**帅曾经在《幽兰》一诗中称赞过它,“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因馨香重,求者遍山隅。”兰壑镇过去因为丛生蕙兰而乡民聚集,后来,因为革命先烈的高洁品格而吸引着无数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
大年初一的兰壑镇,非常的清幽,街道上几乎看不到几个行人。华卫峰将车停泊在镇*府前面的中心广场上,陪同白天雷来到了小镇西侧的古镇区。
古镇主街道是一条明清特色的东西街道,两边均是青砖黛瓦,依傍青石街道,曲曲弯弯错落有致地伸向远方。整条街道,宁静而又古朴,典雅而又韵味十足,沉淀着历史的脉络,渲染着革命的痕迹。行走在街道上,宛若回到了几十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循着历史的足迹,徜徉着青石板上,脚步所到之处,无不叩击着小镇的灵魂。
小镇古今特色鲜明,基本上以东寨门为界划分开来。西边是兰壑古镇,东边是兰壑新镇。矗立在大家眼前的这座东寨门很有代表性。
它充分地诠释了兰壑镇作为革***据地的光荣和辉煌。这座寨门一共分为两层,上面是一座面阔三间的硬山式建筑,里面可以安放大炮和机枪等重火力武器,下面是一座拱形的通道,扼守着进入古镇的东大门。
寨门的南北两侧是高大的城墙,城墙上有跺墙,跺墙上有射击口,专门用来抵御前来侵袭的敌人。东寨门全部用青砖修砌,墙体很厚,工程量很大,可见当年的东寨门是多么的重要。
从东寨门下穿过,直接行走在古镇的小街上,街道狭窄弯曲,只有不足十米的样子,远远望去,逼仄压抑,拥挤局促。这恰恰是战争岁月所必须的环境。至少,行走在小镇的街道上,随时可以快速地躲避敌人的偷袭和抓捕。
顺着青石街道,一路向西,便可以来到小镇中心偏南的一座青砖大院中,这里就是当年的革命中心,现在已经形成了兰壑镇革命纪念馆。走进院内就是一条长长的甬道,甬道的两边是两排延伸很长的青砖瓦房,这两排瓦房建筑规整,左右对称,每一个房屋都是两间房,一门一窗,门口悬挂着匾牌,注明了此房的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河庄守望 最新章节第0648章:追寻父亲的足迹,网址:https://www.254y.com/223/223395/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