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邵氏与嘉禾(上)(1/2)
作品:《鬼马喜剧之王》春节期间,许贯武照样是大发红包,好像财神下凡一般。其中程龙因执导并主演卖座大片《龙少爷》,获得五十万港币的票房分红,以及许贯武额外奖赏的二十万红包,祝他这部《龙少爷》取得了年度票房冠军。
张建导演凭借《烂命一条》这部电影,同样获得了二十万港币的票房分红。同时也获得了许贯武额外奖励的十章,就不免显得老古板了些。
而且刘佳良处理单打独斗的武打场面很有心得,拍出来也十分的精彩好看,但是一旦拍群戏的时候,就不免有些功力不足,常常都是拍的混乱至极。如《陆阿采与黄飞鸿》之中的抢花炮情节,拍的当真是杂乱无章,难分主次。
这其实也与刘佳良的出身有关,他本身是家传武学出身,之后又做了武术指导,擅长的本来就是见招拆招,一两个人对打的无数场面。真正要拍混战的戏,都由导演在一旁做调度,因此他就缺少一些掌控大场面的能力。
相对来说洪京宝、程龙等人出身在戏班,而舞台上面唱大戏,讲究的就是用几个人打出千军万马混战的场面,所以论在场面调度上,洪京宝、程龙等人反而比刘佳良更有经验。
再加上洪京宝、程龙等人年轻,又知道自己是侥幸上位,所以有不懂他也会主动问人。而且别人见到不好的地方,也会提出自己的意见来。
但刘佳良是久熬出头,在张彻大导演手下忙了十多年了,眼看着小一辈儿都上位了,刘佳良师傅才刚露头,所以不自然的就会有种急切要做出一番成绩的心理。而且他资历高辈分重,也没有哪个导演敢提意见。刘佳良师傅也觉得自己资格够老,经验够足,所以也不屑去听取别人意见。
于是就成了一个是兼收并蓄,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另一位则是固步自封,作风老派,不思进取。自然影片拍出来之后,观众也会用脚来投票。
刘佳良师傅虽然自诩是南拳正宗,但拍出来的电影票房都不过两百万。虽然相比廉价的投资,邵氏还是有的赚。但是相比洪京宝、程龙等小辈儿,却又远远不如。
洪京宝去年票房最差的那部《甩牙老虎》,票房也有两百三十万港币呢。更不要提程龙的《龙少爷》,可是足足有七百多万港币的。
倒是另一位大导演李翰祥,去年推出的《风华雪月》、《乾隆皇下江南》、《佛跳墙》等三部电影,票房均有不俗的成绩。可算是邵氏如今非常倚重的老臣子了。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皇下江南》之中饰演乾隆皇的狄龍。当初是在李翰祥大导演执导的《倾国倾城》中饰演光绪皇帝。可惜被姜大维饰演的小太监寇连材抢了风头。也招惹的两个人从此反目,让喜爱他们的影迷一阵惋惜。
《乾隆皇下江南》前面还有一部《乾隆皇奇遇记》,同样都是古装的喜剧片,取材于老北京的相声段子《君臣斗》。狄龍本来是演惯了大侠的,浓眉大眼一身正气,饰演屡屡被刘罗锅作弄的乾隆皇,未免就和他之前的戏路不同。
其实乾隆皇这个人物也并非是为狄龍准备的,只是当时狄龍要被许氏请去拍《天涯明月刀》。邵氏怕狄龍一去不回头,硬生生的扣住就是不放人。但是扣人总也要有个名头啊,正赶上华山导演筹拍《乾隆皇奇遇记》,正好就把不适合的狄龍给塞了过去。
狄龍是非常敬业的一位演员,早先饰演古装大侠的时候,因为经常有骑马奔驰的戏,所以每天下午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在邵氏影城后面,用退休的赛马练习骑术。四十多岁时狄龍为了拍戏还苦练滑冰,如此敬业的精神自然也让他赢得了众人的尊重。
因此虽然乾隆皇这个角色与自己之前的戏路不同。是邵氏为了留住自己硬生生安排给自己的。但是狄龍还是仔细的做了各种准备工作,他特地跑遍了摩罗街旧书市场。找到了一本中国相声大全,又辛苦淘到了几张相声唱片,一遍又一遍的仔细欣赏,琢磨其中引人发笑的桥段,感受中国传统相声的魅力。
随后他又了乾隆皇帝的传记,稗官野史起居注等都一并看了,还做了十多万字的笔记,将乾隆皇这个人真真正正的吃透了,知道他是如何行动坐卧,到底该遵守何等规矩等等,全都做到了心中有数。
果然《乾隆皇奇遇记》一开拍,狄龍穿上龙袍往那里一站,举手投足之间当真就是一位好大喜功,志得意满,文才武略的乾隆皇。因此尽管《乾隆皇奇遇记》的票房不算太理想,但狄龍所饰演的乾隆皇还是获得广泛好评。连唐书璇女士的《大特写》杂志也给与赞扬。
有鉴于此,虽然《乾隆皇奇遇记》票房不高,但邵氏还是为它开了续集,《乾隆皇下江南》。该片换由熟悉清宫历史,与北方民间故事的李翰祥大导演执导。李翰祥导演就是出生于北方,一生对清史非常有研究,而且对北地的相声也是耳熟能详。他的作品之中经常会出现由相声段子改编的情节,比如《军阀趣史》中的《关公战秦琼》、《风流韵事》之中的《小神仙》等等。
这部《乾隆皇下江南》在李翰祥大导演的操刀之下,是妙趣横生,诙谐动人,上映之后赢得了广泛的好评,票房也达到了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鬼马喜剧之王 最新章节第三百七十四章 邵氏与嘉禾(上),网址:https://www.254y.com/148/148049/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