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鸳湖诗社(2/2)
作品:《锦衣豪雄》做得好不好,在唯科举论成败的时代,你便是学问大家也不过空占个名头罢了,那些举人进士谁会拿正眼来瞧你,就算嘴巴上有些敬意,可心底里还是不屑的。
像林河这样的,一介白身却能叫嘉兴府里的举人进士们不敢小觑,甚至还想着巴结,真以为是林河自己的学问有多高么,林河心底里清楚得很,在这个唯科举论和官本位的时代,那些本地的仕宦豪族也要对他客客气气,是因为他背后的李芳、陆炳、赵文华和胡宗宪,没有权力给他撑腰,他又哪里会贸然掀起这场批判程朱理学的风浪来。
“你说的是有道理,可是你这般把人都送上这湖心岛,就不怕万一司马他们败了?”
项景隆知道高贤说的有道理,可他还是有些担心,别看心学现在声势浩大,可心学门人都在民间,朝廷里还是以程朱理学为正统的,他是豪门子弟,家里还有在京师做官的长辈,哪怕他不受待见,可是耳濡目染之下,也知道一些内情和轻重。
“败,败得了吗?”
高贤见到项景隆脸上神情,不由笑了起来,“你我虽然都是那些举人进士眼中的废物膏粱,但想必你也清楚那些自诩清流的士人是个什么德性,里面固然有文章做得还不错的,可是离了四书五经,他们算是个什么玩意儿!”
“生不荷耡,长不习吏事,故书雅记,十窥三四。昭代功德,瞠目未睹,上不与君处,下不与民处。”
“那位林先生这句话可谓总结的鞭辟入里,这些人即便去做官都要有师爷为他们处理庶务,你说单纯地辩经,只讲四书五经他们中确实也不乏好手,可是眼下乃是辩论,辩论这事情,是讲大道理就能赢的么?”
高贤许是也是受了不少的闲气,眼下有了机会,自是和项景隆这个豪门子弟大说了一通,“我之所以让社里出钱,将这些贩夫走卒小商小贩也全都请来,便是不能叫那些人控制了场面,到时候他们自讲他们那些存天理灭人欲的大道理,我倒要看看这些普通百姓认不认同。”
泰州学派乃是已故的王艮这位心学巨擘所创,这一位也是王阳明的嫡传弟子,在一众心学门人中威望极高,他的泰州学派讲究的便是不信什么“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天才论,而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王艮自己并非经院出身,一生文词著述很少,着重口传心授,使“愚夫愚妇”明白易懂,他的学生大多为下层群众,计有农夫、樵夫、陶匠、盐丁等四百八十七人。而这也成了泰州学派的特色。
听着高贤的话,项景隆终于明白他之所以扩大辩论的规模,让普通老百姓也来观摩这场辩论,便是要大造声势,同时更是叫司马徵他们还未开始便已站在了不败的位子上,要论学问接地气,能让普通百姓平实易懂,谁能比得过心斋先生的学问(王艮号心斋),更何况泰州学派向来致力于规劝百姓遵守道德,安分守已,便是在朝廷里也是挂的上号的,可不比其他心学门派。
“如此看来,这一场司马他们赢定了。”
项景隆目光闪烁地问道,他可是还记得,几年前他在家中听闻长辈谈论心学理学之争,便曾经说过当年大礼仪之争,虽说最后是杨阁老败给了皇上,后来也有张璁的锐意改革,一度压倒了程朱理学,但随着张璁身死,皇上修道不再理政,程朱理学眼下仍是正统,心学轻易动摇不得理学的地位。
可是眼下瞧着,这心学怕是有了起势的样子,项景隆不由得不思量起那位林先生的背景来,这位突然掀起心学理学之争,怕是有什么深意吧!
本章已完成! 锦衣豪雄 最新章节第三百四十二章 鸳湖诗社,网址:https://www.254y.com/138/138841/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