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送瘟神(1/2)
作品:《锦衣豪雄》乍浦大捷,刘存义作为平湖县令,照道理也是有功,只不过先前徐海在平湖杀戮太重,平湖士绅们损失惨重,那喊打喊杀的火力都集中在了刘远这个前浙江总兵头上,但是刘存义也没落了好,最后朝廷的处置算是将功抵过,也通过了胡宗宪的奏请,将他调去嘉兴县当知县。
“我知道,以往总觉得自己心如铁石,没想到还不如一群和尚。”
听着沈科的劝解,刘存义抬起了头,天池和僧兵团的和尚们他也是见过的,这次乍浦大捷,这些大和尚们虽然没有参与大战,却是截杀了不少漏网之鱼,没让那些逃跑的倭寇去祸害乡里,光是这一点也足以让他心存敬意。
“天池那些和尚,让人看不懂了。”
见沈科提到僧兵团,刘存义亦是幽幽叹了一声,他知道如今僧兵团里那句非常有名的佛偈,“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就是林河搞出来的,如今林河在那群大和尚里面声望也很高,便连天池这个少林高僧居然也称林河乃是有宿慧有佛性的大德之人。
“质夫啊,你就听我一句劝,少想那么多没用的事情,等到此间事了,前往嘉兴以后,你我还要靠着林小子,行那经济致富之政。”
沈科手里,有着一册林河乱七八糟拼凑起来的政治经济学,依然是删删改改的大白话文,里面的内容则是批判了大明目前以农业为主,打压商品经济的政策,并且指出商业的繁荣是无法阻挡的趋势,如果朝廷继续按照目下这种歧视商人又轻忽商税的搞法,迟早官商勾结会变成比隋唐门阀还要可怕的问题。
沈科自认为是坚定的王学门人,信奉知行合一,林河给他的册子他不但通读了一遍,也按照自己以往对于世事的观察,得出的结论是林河没有忽悠他,他说的问题确实存在,而且按照林河那国朝士大夫免税导致土地兼并加剧,农业税会陷入一个持续减低的死循环,如果再官商勾结,朝廷不能从商业税上获得收入,那么用不了几十年,只能不断给农民加税的大明王朝,迟早会完蛋大吉。
虽然林河没有明着那么说,但是沈科想想都能够预测到当农民实在无法负担繁重的苛捐杂税时,起来造反简直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于是沈科对于林河提出的所谓的税制改革,产业升级调整等等不明绝厉的词汇生出了莫名的信心,而且他觉得林河的学问也十分贴合王学的核心知行合一,起码林河在给他的册子里说得十分清楚,各种政策可以先放下,改革也不用急,先从小事情做起,比如支持他搞生丝布匹的产业升级,然后看他是如何利用先进的生产里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大家一起摸着石头过河,进行政策调整。
从而言之,如果林河现在搞一个什么林学的话,沈科多半会加入其中,而且以门人自居,反正他就是这么一个性格,用沈科自己从林河那里学到的话来说,就是吾爱真理高于一切。
“经济致富。”
刘存义看着沈科一脸狂热的样子,他就知道自己这个好友也和天池那群和尚一样,中了林河的毒,不过偏偏他也是看过那本被沈科极为宝贝地收着的手札,而他无论如何绞尽脑汁也没法在林河那套逻辑自洽的理论里找到漏洞。
大明朝正在奔着完蛋大吉的方向上飞快地前进,这真是无论如何也让人高兴不起来的论断,但又真实得可怕。起码有着数年县令经验的刘存义知道大明的吏治烂成什么样子,大明有功名在身的士绅又有多蛮横,哪怕是平湖这样富裕的大县,他过去就任的三年里,税收也都是极为勉强才完成的,而这其中的缺额都是底下的胥吏搜刮平民百姓才补上的,他能做的也仅仅是让这些胥吏中饱私囊的时候有所顾忌,不至于盘剥百姓太过。
刘存义也算是个王学门人,只是不像沈科那么狂热,他能力是很强,是个实干型的人才,但是有时候又比较认死理,不管怎么说,哪怕见多了营营苟且,他刘存义骨子里还是个孔孟门徒,相信他们读书人才是这天下的良心。
可是林河却偏偏用一种近乎黑色幽默的方式,告诉刘存义,就是这些大明良心正在摧毁大明王朝,朝着作死的路上狂奔,还偏偏自以为是。
刘存义并不像沈科徐渭那样,很乐意接受林河口中那些新鲜的词汇,不然的话他一定会告诉沈科,他现在正处在三观崩塌的状态中,需要时间来重新整合三观,现在让他去想着那些新奇的东西并不合适。
见到刘存义兴致不高,沈科也不在说什么,只是继续在棋盘上落子,他不太清楚刘存义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是好在这个朋友依然对围棋比较痴迷,起码下棋的时候还能提起些劲来。
两个人在那里不声不响的下起了棋,这时候平湖县衙里面,那些各房的书吏们忙得是脚不沾地,刘存义现在虽然还是平湖县令,不过实际上他已经处于离职的状态中,县衙里的事情自有总督衙门的幕僚们接管。
戚继光的大军已经回到了平湖城外驻扎,本来犒军的事情倒是简单,按照往昔的惯例自然是朝廷下旨褒奖,到时候把赏赐什么的下发就是了。
可是偏偏眼下这次犒劳大军的除了赵文华这个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锦衣豪雄 最新章节第二百零九章 送瘟神,网址:https://www.254y.com/138/138841/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