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三教开明(1/2)
作品:《不I生I不I灭》十纪载古。各有圣贤王者治世,而商周之时,忠孝敦伦者日渐稀少,幸得仁王贤臣相继出世,上古淳朴之风未泯。
不想至春秋战国之时,诸侯相继而乱,兵戎四起。当是时也,无论中华四夷,淳朴之情大变。狡诈悍勇之气陡生。民风不古。王者不仁。遂感动三大圣人降世。大治天下。那三大圣人?曰:佛道儒。
儒教之圣,名为孔子。其祖先为殷商王室后裔,封于宋国而有君位,后孔子六世祖孔父嘉因贤被害,子孙避难于鲁。后孔子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申时,于昌平乡陬邑降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字仲尼。有天纵之圣~!
既长,身长九尺六寸,腰大十围,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孔子删《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仕于鲁,官至大司寇,摄相事。三月治鲁,便能移风易俗,百姓从善。后周游列国,四处讲学。于陈蔡绝粮之时,仍能弹琴自乐。
一生有博徒六万,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于夫子仰慕敬佩者,星罗棋布,遍及天下,不可计数。其学问之高超,道德之渊微,心量之豁达,可谓震古烁今。乃万世章之祖,历代帝王之师。后世皇帝屡次加封,号为:大成至圣宣王。有诗为赞:
德自殷商宋祚延,义推孔父报君前。
襄公有幸承天眷,陬邑何德诞圣贤。
一世周游宣至理,六经删定教良言。
述扬仁义兴王化,万古犹然赞泰谦。
道教之圣,名为老子。又名太上老君。那老子之母,本是玄妙玉女,这玉女十八而无婿,守身如玉。受气于天。怀胎八十一年,不觉其久,于武丁三十四祀庚辰二月十五日,夜梦天开,群真捧日而降。
玉女觉后吞五色玄石,遂从左肋诞生一子。才一降生,便生得鹤发龙颜,顶有日光,身滋白血,面凝金色。舌络锦,额理参牛。日月角悬,长耳矩目。才生便能言笑行动。人以为异。因生于李树下,故以李为姓,因其耳大,名为重耳,字伯阳。因生而白首,故号之曰:老子。
老子自幼圣智神化,及长身长一丈二尺,形如乔木。这老子生长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历经商周两朝。
教商容于毫邑,欲养老于西岐,导子牙于洛东,司守藏于西伯,迁柱下于武王。辞西游于成王。教葛由于西羌,渡诸王于西藩,反史馆于康王。后又于昭王之时,骑板角青牛,复出西域,逢关尹子而赐其《道德经》五千后,西出函谷不知所踪~!有诗赞曰:
东来紫气自如然,我本希夷不老仙。
执道难名天地母,有无欲妙窍中观。
祸福大盛终须变。损益张弛必至迁。
只为识得专致意,尊称太上号玄元。
佛教之圣,名为释迦牟尼,又名释迦佛。降世于西天竺北部迦毗罗卫国,刹帝利种姓。释迦为其族名意为:能。牟尼之意为:仁儒忍寂。既是言佛能仁、能儒、能忍、能寂。
佛陀本姓瞿昙,名悉达多。其父为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其母为天臂城善觉王长女,名为摩诃摩耶。那摩耶夫人梦六牙白象入胎,感而有孕,于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之年。于蓝毗尼园,无忧树下,由右肋下降生太子。
太子才一出世,便行走七步,地涌莲花,目视四方,做狮子吼,指天画地,出大声音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太子生而好学,七岁授业,习《吠陀》及五明技艺,精通四大吠陀曰:《梨俱吠陀》、《沙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并习练兵法武术。于十六岁时,太子只学得武大成,学问无双,天下无敌。
娶天臂城城主之女,耶输陀罗为妻。生爱子罗睺罗。太子生活奢侈,极尽声色。有春宫,夏宫,冬宫。三时宫殿供其居住,美女云集,声乐震天。可谓富贵以极。然太子之心犹未满足。只因太子从前出宫游玩时,见宫外生老病死之人,及种种残酷景象。想至己身难逃如此,不禁生大忧恼,起脱离之心。
终于二十九岁之时,太子舍离王位,出家修行。先于仙人阿罗罗迦摩罗处修学无所有处禅定,心未满足。又于郁陀罗摩罗子处修学非想非非想禅定,仍觉未至究竟。又于摩揭陀国林中六载苦修,修学各种苦行。只练得骨瘦如柴,触腹达椎,抚毛纷落,修行难继。
太子无奈,复进饮食,思量前者曾习禅定,能离欲不善,并有种种喜乐。习此或可达至究竟正觉。于是于尼连河畔,菩提树下,吉祥草上禅修七日,观启明星而悟道,成佛世尊,知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就如来正果。
世尊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只修得身长一丈六尺,身色阎浮檀金。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顶佩日月之光,五眼六通,无所不通。
遂大转法轮,于鹿野苑,先度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宣三明、四谛、四禅、五蕴、八正道、十二因缘、三十七菩提分等法。次度三迦叶并徒众一千人,次度舍利弗等一百人,次度目犍连等一百人,而后又大开方便,普度天下众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I生I不I灭 最新章节第二章 三教开明,网址:https://www.254y.com/11/118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