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当头棒喝 三(1/2)

作品:《杨槐柳

“呵呵,”阳松笑了:

“古书记,您这是考我呢。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基本上全都是大规模农庄型的,全机械化作业,专业化程度极高,种田的全是职业农民,农业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不到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五,他们的经验目前我们可学不了。但土地集约化、耕种机械化、农民职业化、农村城镇化这几点还是我们未来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大趋势。现在谈还为时尚早。”

古清明眉毛一挑,两眼精光四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四化'?有点意思。但中国现在有八亿农民啊,我们能把他们‘化'到哪里去呢?这可是一盘天字号的大棋啊,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众人一时都陷入了沉默。

随后,古清明就内参清样中所涉及到孝康的问题与阳松做了简短交流,要求行署办全力配合阳松两人搞好调查。完了,古清明若有所思的看着阳松,突然问了一句:

“‘洋'博士,听说你是我们县人?在江北经济学院读的本科?”

阳松心里没来由的“砰”然一跳,点点头。

古清明又仔细打量了阳松两眼,起身先去了。

等古清明一走,余华平立即笑眯眯的问阳松:

“‘洋'博士,既然你是孝康人,这次来老家调查,怎么能这么见外呢?”

阳松愕然看着余华平,有点摸头不知脑。余华平笑着从口袋里摸出三块钱和一斤粮票,推给阳松:

“你看,你在老家吃了一顿农家饭,还自己掏饭钱?为这,县的刘书记和侯县长差点被你怄死了。”

阳松笑道:

“花钱吃饭,天经地义的事,怄什么气?上面有规定呢。”

余华平不由分说的将钱和粮票塞进王文华的包里,笑道:

“两位就不要争了,谁出门还背着锅灶碗筷呢?下回我去省委大院找你,难道你就不能在食堂里请我吃个便饭?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嘛。家乡有难,你我这些孝康人难道脸上就有光、心里就好受?”

阳松被他暗示敲打,心里不是很舒服,笑着敷衍道:

“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啊。”

余华平却不依不饶,激动的满脸通红:

“我们有问题不假,但这是目前谁都难以解决的普遍性问题,为什么偏偏要拿我们当典型?我看这个廖焰纯粹是别有用心!挑毛病、找问题谁不会?当典型我也不怕,我现在急需要的是解决办法。谁要是能告诉我农民大量外流、土地大片抛荒、公粮水费难收、外出人口计划生育难做这些难题怎么快速有效解决,我就把他当祖宗供起来!就算是当个全国的反面典型又怕什么?!”

王文华敬佩的看着余华平,感慨道:

“要是所有基层干部都有您这个觉悟就好了。”

阳松内心却不为所动,经姜泰民这个在宦海里沉沉浮浮多年的前辈亲自教导了多年,他已经很难被大小官吏的言辞所打动了。见余华平这般作态,干脆闭嘴不语,谨守爷爷的教诲“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余华平见阳松油盐不进的样子,也别无他法,心里恼恨,脸上却依旧笑眯眯的,说起了闲话。

晚饭时,阳松依旧寡言少语,无论古清明、余华平、武宾几个人怎么劝,愣是滴酒不沾,余华平一再将话题转到廖焰的内参上时,阳松只说了一句,“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其它的再不涉及。

余华平大为不满,借着酒意,含沙射影的大骂了廖焰一通“不当家不知道材米贵,不生娃儿不知道逼疼”等等。倒是古清明早已从刘星池那里知悉他与阳松谈话的所有内容,将阳松“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这一句反复咀嚼了半天。

王文华一周以来没沾过酒,耐不住几人花样百出的规劝,端着酒杯,吟诵起李白的《将进酒》,喝得酩酊大醉,被人送到招待所睡了。

阳松和武宾聊了半宿,借武宾的嘴若明若暗的给古清明传递了几个信息。

他心里终究还是迈不过古婵娟这道坎。

在鲁主任的陪同下,阳松、王文华又在孝康复核调查了三天。然后,悄无声息的转到市,对香妃湖区以工带农、以工促农的情况进行了两天的暗访,顺便实地考察了“丽人服饰”、“中美合资澜美人服装厂”和“香妃食品厂”。

7月底,阳松和王文华将合写的《当前农村土地抛荒问题调查报告》一文摆在了张本生、王东辉、谢志江案头。

省委省政府八一建军节活动刚结束,阳松意外的接到刚刚提拔为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兼一处处长熊彪的电话,要他晚上回家,“老头子”有事找他。

傍晚,等办公室人都散尽了,阳松才骑着自行车来到省委大院三号楼。

推门而入,只见一个身穿小花裙、粉妆玉琢的小女孩正趴在地板上聚精会神的玩着一堆洋娃娃,已是身怀六甲的阳梅挺着个大肚子坐在一旁的沙发上,饶有兴趣的和小女孩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见阳松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槐柳 最新章节252、当头棒喝 三,网址:https://www.254y.com/86/86525/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