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洪门客卿 一(1/2)

作品:《杨槐柳

四十二洪门客卿

十月一、二日,正好是周末。

应李家鹏、李家豪兄弟二人的盛情邀请,“十一”上午十点多钟,阳松来到旧金山中国城新吕宋巷36号洪门致公总堂。李家豪在门口接到阳松,并带着他参观。

致公总堂是一栋三层楼的百年建筑。一楼红色外墙,门框

上方的玻璃用红色油漆书写了“五洲致公总堂”六个汉字和英文,门楣上有金色的致公总堂缩写标记。

李家豪道:“阳锅,我虽然从小在介(这)条该向(街上)长大,阔系(可是)对致公堂的情况并不系很熟悉。几(只)能简单的给你介绍一下。”见阳松点头,便继续道:

“介里保存了目前系(世)界上最齐全的华人华侨历喜(史)

机(资)料。哎呀,我滴中文说地不好,还系(是)你

记(自)己看吧,不明白的地方,我再慢慢和你讲。”

阳松笑道:“其实你可以用英文的,我没问题。”

“噢,买过的,我真是糊涂,怎么忘记了你是伯克利的学

生呢?行,我就和你说英语。呵呵,这样我就轻松多了,刚才可把我给憋坏了,都怪我没有听大哥的话,小时候不认真学国语。走吧,我们上楼去参观。”

李家豪换了英语,话明显多了起来。

沿着狭长的楼梯上到三楼大厅,映入眼帘的是挂满了墙上的许多历史照片和文献,其中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摆放在最醒目的位置,包括经孙中山修改的致公总堂章程以及1911年7月致公总堂成立“革命筹饷局”的章程、孙中山订立的筹饷章约等等。

从文字介绍阳松得知,这个三楼竟便是孙中山1904年加入洪门、接受“洪棍”(洪门三把手,掌管执法)之职后到旧金山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大厅一侧的小房间,是孙中山当年使用过的书房,如今存放着与他革命活动有关的墨迹、账薄、文本及布条刺绣等。阳松随手拿起一本孙中山先生所著《孙文学说》,其中关于洪门起源的叙述引起了阳松的兴趣,书中记载:

“洪门者,创设于明朝遗老,起于康熙时代。盖康熙以前,明朝之忠烈士,多欲力图恢复,誓不臣清,舍生赴义,屡起屡蹶,兴虏拼命,然卒不能救明朝之亡。迨至康熙之世,清朝已盛,面明朝之忠烈,变残废殆尽。二三遗老,见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乃欲以民族主义之根苗,流传后代,故以反清复明的宗旨,结成团体,以待后有起者可藉为资助也。此殆洪门创设之本意。然其事必当极其秘密,乃可防政府之察觉也。夫政府之爪牙为官吏,而官吏之耳目为士绅,故凡所谓士大夫之类,皆所当忌而须严为杜绝者,然后其根株乃能保存,而潜滋暗长于异族专制政府之下。以此条件而立会,将以何道而后可?必也以能全群众心理之事迹,而传民族国家之思想。故洪门之拜会,则以演戏为之,盖此最易动群众之观听也。其传布思想,以不平之心,复仇之事以表之,此最易使士大夫闻而生厌远而避之者也。其固结团体,则以博爱施之,使彼此手足相顾,患难相扶,此最合乎江湖旅客无家游子之需要也。而终乃传以民族主义,以期达其反清复明之目的焉。”

在观看洪门的历史沿革时,阳松心里着实被震撼了,他万

万没有想到,康有为、梁启超、洪秀全、司徒美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林觉民、林文等六十八人等等一大批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竟然都是出自洪门,或与洪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中国民间组织中久负盛名的天地会、白莲教、三合会、义和团、哥老会、袍哥、小刀会、红花会、拜上帝会、同盟会、青帮等竟然都是洪门的分支!至于中国八大民主党派之一的中国致公党,则是1925年以洪门致公堂为基础组建而成的华侨政党,首任正副党主席为赫赫有名的陈炯明、唐继尧。抗战胜利后,1946年,美国洪门致公总堂改名为“洪门民治党”,总部设于,解放后

撤回美国。1981年,也就是两年前,“全美洪门民治党”召开

大会,决定废除党名恢复堂号,回复传统之民间组织,其宗旨不

变,依旧为:

“为国家民族,也为侨居国做无私奉献”。

到现在为止,很多人的印象中,洪门是一个闻名全球的“黑.帮”团伙,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洪门也由秘密地下组织逐渐演变成了正规的工商界联盟和国际性的联谊组织。

阳松默默地看着,心里既震惊于洪门300多年历史之悠久,更惊叹洪门英才辈出,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之深远!

站在这一幅幅资料前,阳松心里感慨万千:当初孙中山先生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了实现推翻清帝、建立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理想和抱负,付出了多么巨大的努力和代价啊。倘若先生有灵,得知他和一帮热血青年为了建设富强的人民共和国,今天又一次踏上了当年先生走过的征程,不知该有多么高兴和欣慰啊。

正看着想着,楼梯上忽然传来一阵杂沓的脚步声,接着李

家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槐柳 最新章节142、洪门客卿 一,网址:https://www.254y.com/86/86525/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