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崛起》之第一部《》(1/6)

作品:《杨槐柳

崛起

第一部杨槐柳

(这是一本虚幻的小说。这是一部真实的故事。这是一个时代的浓缩。这是一群青年的历史!

谨以此文献给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为祖国强盛而奋斗的建设者们)

引言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举行。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正式生效,中美正式建交。随后,这一年发生的一连串震惊中外的重大事件,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纵横交错地勒划出一道道深深的沟壑,深刻影响了未来几十年中国内政外交的走向与进程,也给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的命运带来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改变。

上卷

一卧龙初醒

1979年1月27日,除夕,寒风呼啸,雨雪纷纷。

时近黄昏,江北省孝康地区县刘潭公社胡家台大队最东头高台上,延续了十年的姜、阳两家团年宴又在由大队部粮草仓库改建而成的姜家热热闹闹地摆起了闹台。

姜家厨房内,两只炉灶上炖着两口硕大的砂锅,炉灶内烈焰熊熊,砂锅里卤水翻滚,连带着堂屋里也异常暖和,满屋子散发着一阵阵诱人的香气。

阳梅和姜文红两人分别坐在两只炉灶前,往灶眼里添着柴火,两颗秀气的脑袋不时的凑在一起,嘀嘀咕咕着不知说些什么,三不知发出咯咯咯地清脆笑声。炉火映照下,两张青春秀美的脸庞红彤彤的,一个似待放的玫瑰,一个如盛开的牡丹,惊人的美丽。

唐婉秋和刘慕秋看着这两个水灵灵的女儿,满脸的喜气,将卷扎好的海带、千张以及莲藕、鸡蛋等物逐一投放进砂锅里,手里一边忙活着,一边扯着闲话。

“日子过得真快啊,眨眼间,几只丑小鸭都变成大白鹅了”。唐婉秋感叹道。

“是啊,转眼我们都快成老太婆了,呵呵”,刘慕秋应道。

“妈,您这个人民教师怎么用词的呢?不是大白鹅,是白天鹅,一个是水里游的,一个是天上飞的,天壤之别的两样东西,咋能混为一谈呢?”姜文红不满的插嘴道。

“哟,是我说错了。我们两家几个姑娘都是美丽骄傲的白天鹅,仙女一样的人物。唉,就不知道今后要好适(江北话,“好适”乃“便宜”之意)哪个癞蛤蟆呢?”唐婉秋笑道。

姜文红脸更红了,嘴里犟道:“我才不给谁吃呢,都是些老气横秋的....”。话没说完,已觉出毛病来,赶紧住了口。

一旁的阳梅抿着嘴偷偷地笑了,两颊上的小酒窝无声的绽放。

刘慕秋在一边乐呵呵的,看着自己的二女儿阳梅,想着已上大二的大女儿阳澜和今年即将高考的儿子阳松,只觉得内心里的喜悦都快要溢出胸口了。

“唐姐,还没有大军的消息吗?”刘慕秋问道。

“没呢,还是三个月前提副连长时告诉了我们一声。不知道么回事,这么长时间都没来消息了。现在他的情况,阳澜知道的都比我这个当妈的多,唉”,唐婉秋叹道。似不想再续这个话题,转而问姜文红、阳梅:“小军、阳松、小红三个人在干什么呢?”

“先前在和爷爷、伯伯他们写春联呢,”阳梅答道。

“文红,你去看看,要是忙完了,就喊他们过来吃年夜饭”。唐婉秋叮嘱道。

“哎,”姜文红应道。

两家的春联都早已写好、粘在前后门两侧。阳家堂屋里,摆着一张大大的八仙桌,桌下地上正中放着一个脸盆大小的火钵,里面盛着大半盆烧过的棉梗木柴,忽明忽暗,发散着阵阵暖气,一只60瓦白炽灯悬吊在桌子头顶,将整个堂屋照的雪亮。

阳春明老太爷坐在上首,姜泰民、姜小军父子打横,阳松坐在下首,姜小红硬挤在阳松身边,大家习以为常,也就不以为意。

“阳松的字又有长进了”,姜泰民笑道,眼睛看着阳松,满是欣赏。

阳春明老太爷穿一身青色对襟棉袄,头戴一顶时下流行的黄绿色军棉帽,一绺花白的长须飘在胸前,端的一副仙人道骨。老太爷捋了捋长须,眼神宠溺的看了一眼年已16,身高接近一米七,发育正旺生机勃勃的孙子,微微一笑:“虽有颜柳之风,但无颜柳之骨,继续打磨十年八年,可望小成。松儿,不可骄傲”。

“我晓得的,爷爷”,阳松恭谨的答道,嗓音似细而粗,显然刚刚变声不久。

“爷爷,阳松哥已经写得够好的了,您还要他练十年八年?”坐在阳松身旁的姜小红噘着嘴,不满的娇嗔道,极为自然和熟练的伸手抱住阳松的一只胳膊,微微侧仰着头,两眼放光地看着阳松,一脸的崇拜:“就凭阳松哥一手好字,今年考大学就没问题,对不对,阳松哥?”

姜小军阴阳怪气地拖着音调接口道:“就是,你阳松哥是天底下最聪明、最有才华、长得又最俏皮的人,闭着眼睛都能够捉到麻雀,考大学那还不是水牛背树叶--轻而易举了?哪个都冇得比。唉,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你亲哥,我才是个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槐柳 最新章节1、《崛起》之第一部《》,网址:https://www.254y.com/86/8652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