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叶卡捷林堡绞肉机与筹军费(1/3)

作品:《日不落大中华

军务大臣道:“臣这就派人去传令(泡&am;书&am;)”说着他立刻跑了下去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颓然叹息一声,瘫坐回椅子里,冰冷的眸子却是对着地图发愣,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那红红的一点,就是这红红的一点,愣是拖住了中央方面军整整60万大军整个方面军八个集团军轮番上阵、连续进攻,甚至撤换了六任指挥官,结果却仍未能攻克叶卡捷林堡

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不知道,叶卡捷林堡内的中华帝国守军伤亡了多少人,但他知道俄军的伤亡自从围攻叶卡捷林堡以来,一个多月里,俄军已经付出了伤亡21万人的惨重代价,其中15万人战死,平均每天阵亡三千多人

叶卡捷林堡就像一架庞大的绞肉机,冷酷而高效地绞杀俄罗斯士兵的生命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叹一声,目光从地图上移开,看到外面飘起了白雪,颓然说道:“已经下起白雪了?冬天真的快要来了……”

军务大臣神色微动,于察言观色的军务大臣从沙皇轻轻一句话里判断出,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已经有了撤军的想法沙皇厌倦这场战争了,他不想再和中国人无谓地厮杀下去了,实际上,也是沙皇失去信心了,他不认为凭俄军的能力,能够攻克叶卡捷林堡但沙皇碍于面子,不肯直接在臣下面前说出心里话军务大臣轻咳一声,说道:“陛下,臣想说句不该说的话”

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说道:“说”“陛下,为了和中华帝国人进行决战,帝国已经抽空了各地的驻军和边界的国防军,仅在波兰前线保留了少量的驻军,臣以为,这是十分危险的警察总署反应,各地的农奴主和一些势力均有蠢蠢欲动的不稳迹象,如果放任这样的情形自由发展,一旦让各个势力们相互联络起来,汇聚成一股逆流,后果将不堪设想呀”

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静静地盯着军务大臣说道;“你的意思是……”“撤军再次和中华帝国人议和”军务大臣镇静地说道,“这场战争再持续下去已经毫无意义,甚至还会危及帝国的生死存亡”

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默然,并没有立即表明态度一边的政务大臣则立即反驳道:“笑话,就是帝国愿意撤军议和,中华帝国人肯吗?中华帝国人素来野蛮掠夺成性,如今他们在南北两线都取得了胜利,他们肯放弃这么好的掠夺机会吗?臣以为绝无可能”

政务副大臣也立即附和道:“对,对付这些野蛮成性的中华帝国人,只有动用军队消灭他们”

军务大臣并不直接同政务大臣辩论,只是向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旁敲侧击道:“陛下,局势已经很明显了,中华帝国人已经把叶卡捷林堡经营成了一座坚固的军事要塞,这座要塞就像是顶在帝国东疆的一柄锋利钢刀,随时都可能捅进帝国的腹地,如果有可能,帝国当然要不惜一切代价拔除这座要塞但问题是,在我60万中央方面军连续近两个月的围攻下,叶卡捷林堡始终难以攻克,没有人知道中华帝国人还能坚守多久,但臣知道我军已经支撑不了太久了,军粮不继,士兵的冬装没有着落,政府的财政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别说每天都要战死大量的战士,我们根本承受不了如此大的伤亡”

“够了”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粗暴地打断军务大臣的话,厉声道,“什么都别说了,这次我要亲自去前线,立刻下令,聚集军队,我要带领8万余援军出发准备再次的攻城战战斗,我要御驾亲征,宫廷卫队充当先锋队,冲在所有军队的最前面,和中华帝国人誓死一拼”

在叶卡捷林堡里的一名飞艇观察兵对这里的最高官第三集团军副司令兼任一军的顾炎武,一军一师张和,一军二师李华三人汇报道:“根据我们的侦察,第一次进攻作战时,俄军至少有六个集团军共60余万人,其中包括六个骑兵军团共12余万骑兵在至后的第三、第五次进攻作战时,陆续又从后方两批次调集援军,约有一个集团军8万余人俄军与我军交战六个月,保守估计伤亡应在18万人以上,其建制最完整的五个骑兵军团又在三天前调走增援南北两线,目前集结在叶卡捷林堡外围的俄军兵力应在40万人上下”

飞艇观察兵的话音方落,另一边的二师参谋也接着说道:“至于俄军的粮草辎重,由于叶卡捷林堡通往俄罗斯腹地的道路状况良好,在冬季雨雪天气到来之前,俄军的粮草供应不会有什么问题”

顾炎武点头道:“这么说来,兵力上俄军仍然占据压倒性的优势,俄军的粮草供应也没有任何问题,唯一可能促使俄军撤军的因素就是南北两线的不稳,一旦俄军南北两线崩溃,我两翼骑兵军团斜插俄中央方而军侧后,就可能截断俄40万大军的退路,从而导致俄国局势的大崩溃”

一师张和接着说道:“现在的问题是,俄军南北两线的败退已经成为事实,我第三集团军其余八个主力师也正在向突破口方向大规模集结,这样规模的集结是绝无可能瞒过俄国人的眼镜的局势非常明显,俄军虽然向南北两线派出了五个骑兵军团的援军,但绝不是寄希望这五个骑兵军团能够扭转局势、反败为胜,所图者不过是延缓我骑兵军团的攻势,保障其中央方面军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日不落大中华 最新章节第二百二十七章叶卡捷林堡绞肉机与筹军费,网址:https://www.254y.com/64/64898/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