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天下大震动(下)(2/3)

作品:《我的华娱开始的有点晚

了,就以本多重次为突破口,拉拢德川家臣为你所用。”

提起德川家臣本多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本多正信和本多忠胜这俩位一文一武的德川重臣,但是很少有人了解本多重次的过往。

其实相比较本多忠胜的年少晚成,本多正信曾经作为德川家康的敌人参与到三河一揆之中,本多重次才是那个连续侍奉德川家几代家督,能文能武的德川家谱代重臣。

本多重次生于亨禄3年(1530年),在上和田城之南的宫地村。这个幼名八藏,乳名作十郎、作左卫门的男孩,从7岁时开始服侍松平清康。终其一生为松平清康、广忠、家康三代人尽心尽力。

永禄元年(1558年),家康17岁(当时称松平元康)。本多重次奉命进攻寺部城时,便与弟弟重玄一起担任先锋。

永禄6年(1563年),三河一向一揆爆发之际,重次在一向宗门徒攻击家康的上和田城时取得战功,被赏予三河根石町的知行地。重次还在大平建筑了自己的小城。

三河平定后的永禄8年(1565年)3月,重次与天野康景、高力清长一起作为最初的“三河三奉行”,担任民政管理担当。

要知道在战国中晚期武士的文化素养依旧不高的时候,大名家对于领地的治理通常推行无为而治,而稍有远大目标的大名家,苦于家中无理政能臣普遍会录用僧侣名商为家臣,辅佐自己治理领地。

像本多重次这样在自己30多岁的年级被德川家康授予三河奉行之职,更是最为紧要的“担当”,足以说明本多重次本人能力得到了德川家康的认可。

多年之后的的三方原之战中,面对3万武田军突破德川军左翼进而造成德川军本阵全线崩溃,本多重次身受多处重伤,几乎无力动弹。

但当他看见主公家康拼命退却,就竭尽全力夺得一匹战马紧紧跟随家康。一路打倒赶上家康的敌人护送家康回城,算是救过家康的性命,这是救主之功!

天正10年(1582年)德川家康受封骏河后,本多重次第一时间被任命为骏河奉行,负责骏河一国的政务。掌管军粮的同时,兼有维持领地治安等军政任务,这个任务放在唐代就是一方节度,妥妥的家老待遇。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得到德川家康重用,历经三代松平家督,对德川家康有救命之恩的德川重臣在德川家的知行是多少呢?

3000石!是的,你没有看错,作者也没有打错数据,这样一位德川家的肱股之臣在德川家内的领地只有区区3000石。

秀家在前世初次了解本多重次之时也对这个数据表示质疑。

有人试图对其作出解释:是因为本多重次在用谎言诓骗秀吉召回儿子仙千代;丰臣秀吉母亲居住居馆失火之时是本多重次负责救火,结果反被大政所误会是其纵火;小田园征伐路上秀吉想要借宿今川馆,连续叫了3次重次没有回应三件事惹怒了秀吉,因此才被如此对待。

以上三种观点,我认为文学加工的成分更多,更像是为了刻意的抹黑秀吉而创作出来的,在以上故事中,秀吉都是那种不明是非,情绪多变的负面形象,而本多重次被塑造成了被误会的武士。

但是我们都知道,在仙千代被召回之前,羽柴秀康的真实情况已经被秀吉所知,秀吉对秀康已经不再看重。

再加上秀吉关心的仅仅是大名家的人质,对于大名家送来的小姓根本不会关心。实际上历史上长宗我部国亲就曾多次变更过自家人质国亲身边的陪读小姓,都未曾见秀吉发怒过。

至于剩下两个更是无稽之谈,就算大政所在愚蠢,也是分得清纵火和救火的,以上种种无不是在表现秀吉家庭出身低贱,以此衬托德川家康的英名。

事实上历史上德川与丰臣的关系更像是秀吉为了面子,送了个大礼包给德川家康让他降服,德川家康根本不会向对待信长那样鸟秀吉。

自然没有什么受到秀吉指使要杀本多重次,但是家康却向秀吉报告说重次病死了,暗地里将重次运往上总国古井户隐居这种故事。

要知道救下本多重次是小,欺瞒秀吉是大,德川家康完全可以以本多重次是自己的家臣应该交由自己处置为理由暗自保下,秀吉也不能有什么由头。

可是如果真的按照故事所言的那般操作,事发之后,这是在给秀吉递改易的借口啊。

而且故事自己内部就有矛盾,各家超过千石以上的家臣都需要在丰臣朝廷登记造册,以显示其家中重臣身份。

德川家康如果是有意隐瞒本多重次死讯,又怎么可能给他3000石知行呢?给了他知行后又怎么逃过丰臣桃山时代的数次检地的?明显不和道理。

所以我个人倾向于这是德川家自己也绝对对待本多重次太过刻薄,在后世刻意放出的流言蜚语,在污蔑秀吉的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华娱开始的有点晚 最新章节第299章 天下大震动(下),网址:https://www.254y.com/410/410538/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