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伏阙(1/2)

作品:《明末天下1639

圣驾在四月初二返京,各部各衙门的折子都一股脑的递了上来。

不过皇帝倒是先来了一句:凡是请安的折子一律打回,此为永例。

张守言向来最看不得的就是我大清动不动就上请安折子,奴骨满朝。

正武三年四月初三,张守言正式开始视事。

从当日上午开始,上百名各部官员便整齐的跪在宫城之前请求伏阙。

这是准备进谏,要指责皇帝不负责任的偏离“出猎”路线且随意发动战争。

尤其还是偷摸摸的御驾亲征!

在张守言亲征的这些天里,满朝文臣就没几个能睡好觉的。

跨海远征,消息不通,若是万一出点什么事,也不想想太子才多大?

国家才平定两年,这些大臣们实在是不敢想象天下再次乱起来会是个什么局面。

可惜张守言没打算理会这些人,倒不是他不近人情,而是他不想让文臣们养成干预武事和皇帝行动的习惯。

“文臣不干武事,武将不涉政治。”

这两句话是被张守言立碑在宫城前的。

跪在宫城前的那些人或许有一些是真的担心国家未来的,但肯定也有一些人是不甘心文臣从此失去了对国家战争的指挥权。

前明中后期、两宋那种政治环境还是文臣们最喜欢的。

上百人跪在这里,自然有很多人来看稀奇。

有官面上精通的人看了一圈,当即就发现了一件奇事。

从前明往前数,说到最不喜欢对外征战的当属财税几个部门,那是泼天的银子往海里倒。

可今天来伏阙的财税计几个部门的官员根本没来几个。

东征倭国之战,所有费用都出自内努,除去诸军的赏赐、善后款项外,财税部门还收到了军方转来的三千多万两白银和大量的铜制品。

大楚虽然在推行纸币,但说到底还是银本位国家,开国后大搞建设,处处都要用到钱。

纸币的发行是要与国库里的银子保持一定比例的,可不能顺便印。

而这笔收入让财税几个部门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这几天计部的官员在审核批款时,笔下也稍微松了一点。

要不是怕被同僚们戳嵴梁骨,这几个部门的官员甚至还暗暗的希望陛下再出去“捞”几笔才好。

伏阙的官员们在跪了一个上午后得到了皇帝的答复。

“看来诸位是平日事少,尚有时间旷工串联,可是今日司职之事太过清闲,才有时间来这里耽搁?”

“串联”两只一出,很多人当即就变了脸色,不多时就走了一多半人。

但还有些为了博名而来的官员,依旧梗着脖子硬要继续伏阙。

在宋明两代,尤其是前明,若是伏阙被皇帝削职为民或者廷杖,那就是最好的刷名声机会。

可他们没有等来廷杖,等来的是一封封文书,由太监挨个对着官员们询问。

全是这些官员在工作中做错、延误、犯律之事。太监们也不问罪,只问官员们这些事改了没有,什么时候能完成之类的话。

若有官员随口搪塞的,太监们又会和善的细问如何规划、有否呈报、预算如何、时限如何、追责如何等等问题。

把一众官员问得汗流浃背,最后都只能捂面而去。

这一日,张守言在太极殿召集了内部和各部堂官,率先讨论的是西南雨灾的事情。

“如今报上来受灾的州县有四个,土司辖地超过七个,都是山高林密的所在,对外界的通路本就不便。云贵两省的巡抚组织了一些米粮物资送去,但只是杯水车薪,便是这些许物资也因为道路问题送的极慢。”

在做汇报的是首辅裴恒,他先把最苦难的问题提了出来。

“四川南边受灾的州县倒还好些,幸亏年前通往各县的新路都大致修成,加上川中去年新稻、土豆、红薯各类都是丰收,省内自赈是没有问题的。”

张守言最关心的还是道路不通的几个土司那边:“我看内阁上的节略里,有让川中也运米粮去南边土司地的,做的如何呢?”

“陛下,那几个羁绊州的土人对开山辟路向来有些抵触,加上大雨泥泞,川中的米粮很难送到地头。”

“那也要送!”

张守言看向群臣道:“他们抵触开山辟路大抵还是有些不信任朝廷,加上神鬼迷信之类的原因。”

“去年大军到过川边,是炮火毁山灭林的威力才让他们甘心臣服朝廷,多管齐下之下有三个土司主动提出了改土归流。”

“所以这个时候,正是朝廷施恩之际。让川中不要吝啬,但凡用在这里的米粮,朝廷都从湖广两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天下1639 最新章节第二百三十八章 伏阙,网址:https://www.254y.com/410/410527/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