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 撸起袖子大干一场(求订阅)(1/2)

作品:《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这份副教授转正的评审文件最后需要出具评审意见,包括对申请人的评价,科研、教学等几个维度上百分制的打分,以及最终的意见。

许秋新建了一个文件,结合金登平申请书中的情况,先是简单写了一些评语,加起来差不多100多字就是一些套话:“该申请人在五年内的学术成果较为丰硕,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共计发表文章14篇……”

接下来,是每项考评的具体打分,许秋都给到了90分以上,毕竟金登平方方面面的表现都还不错,最终的平均分是92分,也就是处在优秀的档位上。

最终的意见则是“建议该申请人转正申请通过”。

搞定评审意见之后,许秋带着纸质材料,以及拷贝到盘内的文件前往218。

刚一进门,魏兴思就面带笑意的说道:“许秋你过来啦,本来我有事正要过去找你的……那个副教授转正申请你评审好了?他怎么样?”

“总体还不错,”许秋简单点评了一番:“五年十四篇,另外教学、培养学生等方面也是合格的……”

“那就让他过了吧,”魏兴思点点头,补充说道:“之后应该会有几百块钱的评审费用,具体是多少我也不知道,到时候等伐东理工大学那边把钱打过来,我再转给你。”

许秋“嗯”了一声,然后把纸质材料和盘递给魏老师:“具体意见和打分我都已经写在里了。”

“行,这事就先这样。”魏兴思背着手,用中指和食指的指节轻敲了敲办公桌,话锋一转:“有个好消息,你的那篇《自然·能源》文章,之前不是一个多月没有动静嘛,我就给编辑发信催了一下,然后刚刚收到编辑的回信,他说目前还在等最后一个资深专家审稿人的意见,他那边一共送审了五个审稿人,目前回到他手里的四个意见都是正面的。”

“这次我们的运气比较好,按照现在的情况,估计最多再过一两周,最终的审稿意见就能回来。”魏兴思顿了顿,振奋的说道:“这篇《自然·能源》大概率能够中稿!”

“那还真是个好消息。”许秋也是比较开心。

编辑既然都这么说了,目前肯定是比较看好这篇工作的,只要最后一个资深专家不整出什么幺蛾子,那么最后文章到手的意见应该是大改或者小改,然后只要把审稿人的问题都解决了,再发回去重新审一轮,文章差不多就能被正式接受了。

像这种大文章,虽然很容易秒投秒拒,开始的时候卡的比较严格,但基本上只要送审了而且第一次不被拒稿,之后修改过后再被拒的概率相对就会低很多了,尤其是在审稿意见中没有负面意见的情况下。

不像一些小文章,可能会耍人,先是给个大改,等你辛辛苦苦修改了一星期半个月,返送回去可能还会被拒,最后只能转投,简直就是折磨王。

学姐在硕士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时她投最初的是一个三区期刊,投稿、大改、大改后拒稿、再次投稿、再次大改……

拖了大半年的时间,几经辗转文章才最终被发表。

“这篇《自然·能源》还有那篇《焦耳》综述文章,估计年前都能出来结果……”魏兴思单手托腮,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我觉得我们可以像之前龚远江那样组织一次学术交流会,时间就定在十二月份,刚好关于明年我们组重点项目的申请,我也要和龚远江商量、对接,和其他同行碰个头也能打听一些风声。许秋,你觉得怎么样?”

“我觉得可以啊。”许秋自然没有什么意见。

“那行,我最近去给国内这些人发信,问问看他们有没有时间,”魏兴思顿了顿,继续说道:“另外,我也联系一下冯盛东,看他有没有空吧,他如果能过来,给其他人讲一讲关于之类的激光分析手段,我估计国内的这些人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大多数课题组都没有测试这个的渠道。”

许秋点了点头,他发现魏兴思在得知《自然·能源》大概率能中稿后,整个人变得自信了许多,一副叱咤风云的样子,颇有那种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感觉。

其实也不难理解,在有机光伏领域中,能够在《自然》大子刊上发一篇实验工作类型的,也就是格式为rticle、ommunication这类的文章,其分量或者说意义已经非常接近于发表在主刊上了,代表着这个工作是领域内最顶尖的工作之一。

主要是因为世界上科研工作者越来越多,好的工作层出不穷,而主刊只有三个期刊,为了保证含金量和影响力,每年接受文章的数量不能随意扩张,那么就必然会优中择优,进行一番取舍。

怎么进行取舍呢?

期刊公司最关心的是维持自身的学术影响力,那么就必然会倾向于去追逐热点。

换言之,来自热门领域的工作,或者说很容易与其他领域进行交叉的一些领域,就会格外受到的追捧。

它们刊发这类的文章,就更容易被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关注,持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石墨烯,这种材料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最新章节427 撸起袖子大干一场(求订阅),网址:https://www.254y.com/245/245959/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