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 化身“疯狗”(求订阅)(1/2)

作品:《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有机光伏领域在给材料命名的时候,如果出现材料原名+数字的形式,通常都是某种材料的原作者,为了命名简便才会使用的。

比如学妹的系列、系列给体材料,很少有其他人代为命名的情况出现。

当然,真的出现了也没什么,就是一个名称罢了。

就算是同一个材料,也可以有不同的名称。

比如10,不同课题组对其命名都不统一,除了常见的7-外,还有7-h、7-th、、--等一系列名称。

因此,名称并不重要,重要还是材料名称指代的分子结构。

于是,许秋翻到第一张图片,看了眼分子结构,给他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分子怎么和我们开发的-h这么像呢”。

因为主链单元上面有七个共轭稠环,两边单元上还有两组四个共轭环,侧链也有四个,非常复杂。

所以哪怕许秋是的开发者,也要多看几眼才能确认其分子结构基于,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仔细观察分子结构过后,许秋发现这2还真的就是-h,分子结构一模一样,只是名称叫法不同罢了。

再一看器件效率,只是勉勉强强的做到了10%,难怪只发了,效率不达标啊。

然后,许秋翻到首页,看了眼作者和单位。

好家伙,居然是老熟人,港大的严虎课题组,之前许秋“抢”了他们的11,拿了一篇。

现在不知道对方是故意过来撞结构的,还是无意的,就这一篇文章也说不准。

毕竟,撞文章在科研圈里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尤其很多领域都是有固定套路的,分子结构的改良手段,来来回回就那么几种,多个人想到同一种改良手段导致分子结构重复,也是很有可能的。

因此,在一个行业里没有产生明显热点细分领域时,大课题组之间通常会形成默契,各自研究一个细分领域,不轻易变动,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大课题组之间撞车,导致重复劳动。

反正,只要不是故意搞针对,撞文章都是可以接受的,各凭本事嘛。

可如果故意针对,就比较恶心了。

比如,我们瞅准你们要搞一个大文章,并猜到了对应的分子结构。

考虑到大文章准备时间通常都比较久,半年、一年都很正常,那么我们可以快速出来一篇文章,和你们的分子结构一毛一样。

然后性能做的可能不是很好,表征也不全,这都无所谓,就直接灌水发在三区、四区上面,抢在你大文章投稿前快速发表出来。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你还真拿别人没太大的办法,因为无法证明别人剽窃了你的创意,况且也不一定就是真的剽窃了,人家就是碰巧碰上了也有可能。

最终的结果,虽说不一定会影响你大文章的发表,因为这种情况下,两篇工作不可能完全一致,且你的体系性能更好,文章正常发表还是有机会的,但如果审稿人拿这一点去攻击你文章的新意,还真是一个痛点,很难回避。

因此,在科研圈一般也不太会给自己树立太多的“敌人”,最多老死不相往来就是了,通常不会做的太绝。

万一真的把人惹毛了,化身“疯狗”,一直追着你不放,那种滋味真的是一言难尽。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是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学的论文,可以提前挂在ariv网站上,这样就能规避这种情况的发生,而材料学、化学相关的论文一般不会这样做,至少在有机光伏和钙钛矿领域里,许秋没有看到有这样的先例。

ariv是由康奈尔大学运营维护的一个非盈利的数据库。

由于免费,学术研究人员可以在其他顶会或者期刊没有录用之前,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发布到该平台上,一方面是为了扩大宣传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另外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科研成果,因为无论会议和期刊从投出到最终可以检索,都需要长时间的等待,很难保证期间自己成果不被别人剽窃,ariv可以证明论文的原创性。

这就类似于“占坑”,我的文章还没有被正式收录,但已经有了关键性的进展或者文章已经投出,就先到ariv上声明这个想法是我最先提出来的,这样即使其他人提出了相同的想法,只要发布时间晚于我,就无法撼动我首发者的地位。

在数学、物理学这类的涉及建模、证明,也就是可直接复制其他人成果的领域里,ariv还是有很大意义的,因为剽窃的成本几乎为0,直接照抄就行。

但材料学、化学这类实验、应用型的学科,想要剽窃,也需要完整的把所有实验流程走一遍,剽窃的难度会很大,不然别人让你拿原始数据出来,你肯定拿不出来,那不就直接露馅了嘛。

另一方面,材料学、化学如果也可以“占坑”的话,肯定会有人啥都不做,把领域内能想到的分子结构都先挂上去一遍,表示这些结构都是我的,那就直接乱套了……

许秋把手中这篇文献递给韩嘉莹,言简意赅说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最新章节398 化身“疯狗”(求订阅),网址:https://www.254y.com/245/245959/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