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 主动的妹子(求订阅)(1/2)

作品:《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 龚远江的学生们在看文献的时候,一般是通过通讯作者的区分这是哪个课题组的工作,不过也会看文章的一作和二作,对于那些能经常出现在论文一作和二作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印象的。

像他们平常交流的情况,大致是这样的:

“师兄,你看魏兴思组的许秋又发了一篇高质量一区,上次是am,这次是nc,而且做的是3d-di体系,分子结构和我们很像哎,效率有8%,卧槽,打破了di体系的世界纪录。”

“就是之前那个开发出ce11的许秋?”

“就是那个许秋,我看了通讯作者,都是魏兴思,前段时间他们还发了一篇acsel,写的是非富勒烯综述,看来打算往这方向发展。”

“这家伙怎么这么生猛啊,同样是3d-di体系,为啥我这个结构的效率只有5%,怎么做都做不上去,你先把nc的文献传给我,我参考参考。””

“好的,师兄发你邮箱了。”

“……原来是这样,稠环化,引入硒原子,我们也可以这样试试,我的结构和他的相似,可以直接套用他的经验。”

“这里还有另外一篇ees,也是3d-di体系,也是魏兴思组的,许秋是二作,不,是共一,卧槽,效率更高,有9%。”

“快,快,把那篇ees也发给我。”

许秋、魏兴思落座后,包间里陆陆续续又来了几位老师,各自带着助理、小老板或是得意门生。

五点五十六分,待人都到齐后,龚远江吩咐服务员开始上菜,然后按照众人在有机光伏领域的学术地位,一位位的介绍。

首先是bazan,这是最早期研究有机光伏领域的那一批人,之前许秋的一篇文章还疑似到了他的手中,给出了非常专业的修改意见。

现在bazan的年龄已经60+,不过看起来还非常的精神,旁边带着一位女性助理兼翻译,看起来像是一位华人,或者是混血,年纪不大,不到30岁的样子,当然也可能是保养的好,还蛮漂亮的,黑框眼镜,ol装,黄发大波浪。

许秋不禁开始想象她和bazan的关系,莫非国外也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一套,既然师生恋不可以,那我和助理不就行了。

就是这年龄差距实在是有点……

然后是三位“长江”学者,徐正宏、臧超军和卢长军,其实,一共有四位“长江”,龚远江本身也是“长江”,不过他是东道主,和来访人员都认识,就没有进行自我介绍。

徐正宏,年龄55+,看起来比较瘦削,穿着熨烫的整整齐齐的西装,神色比较严肃,不苟言笑。

他没有带学生,带来的是组里的小老板,一位30多岁的年轻教授,梁浩贤。

之前徐正宏课题组开发出idtbr材料,并发表在《自然·材料》上,其实就是梁浩贤的手笔,那篇论文他是第一作者,也是通讯作者。

臧超军和卢长军,分别是中科院以及清北大学的教授,年龄也50+,因为两所高校和研究所就在津城的隔壁,过来比较方便,所以来的比较早,下午龚远江就在招待他们两人。

他们两人各自带了一位男学生过来。

接下来,是两位“杰青”级别的教授,分别是川大的郑笑,还有京航大的鲍原友,郑笑是自己一人过来的,鲍原友也带了一名男学生。

最后,是唯一一位“青千”,魏兴思,对他来说,桌上的其他老师都是大佬,“帽子”级别都比他高。

尤其徐正宏甚至有望更近一步,成为院士。

国内的两院院士总数非常少,还要照顾到各行各业,科学院和工程院各自800人左右,基本是一个老人“上去”,才能有一个新人上去,大多数研究者都止步在了院士后备役,也就是“长江”学者。

对许秋来说,整张桌子上,除了魏老师外,他一个人都不熟悉,不过他也不在意,他今天就是来蹭饭的,领略一下津城的菜。

不算之前做火车经停过的几分钟,这还是他第一次来到津城。

虽说现在交通发达,不论是在国内的哪一个城市,都可以吃到各大菜系的菜品,但地方还是保留有地方的特色,有些特色菜,只有在原产地才能吃到那种味道。

许秋观察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桌子人除了bazan的助理外,其他人都是男的,那个助理看起来,多半不是正统的科研人员。

也就是说,一桌子搞科研的人,都是汉子,没有一个妹子……

其实,研究生里男女比例虽然失衡,但也没有夸张到十几比零的程度,大概在2:1左右。

只是这桌子上的都是头部玩家,而女性想在科研圈里混出头来,确实非常的困难。

魏老师课题组里,阴盛阳衰是一个特例。

很快,服务员开始上菜、开酒,同时介绍着菜品,“八大碗”、“四大扒”,名字听起来还挺响亮的。

龚远江这边准备了红酒、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最新章节306 主动的妹子(求订阅),网址:https://www.254y.com/245/245959/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