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自行迫击炮阵前逞凶秦老六设计诱敌(1/4)

作品:《危险的航线

西表岛上的几个机械化营是守备团的核心作战力量,三个步兵营即使全被打败,他们也能发起一场反击,但是装甲车辆那昂贵的价格让所有军官都不敢轻易动用,尤其是90式坦克,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绝对是不敢派出来的。原先给守备团一个坦克连,在西表岛被偷袭前几天,增加为一个营,如果他们在战斗刚发生的时候开出来,三千多夜袭西表岛的人还能活吗?

日军不善用装甲部队打先锋是个历史问题,也是个现实问题,在其他国家这样的问题是很少见的。二战期间日本装甲部队很少,而且战车价格很贵,日本又穷,所以将军们没几个敢轻易动用,一旦这些战车损失了是很难补充的,毕竟日本的制造能力有限,所以打不起装甲战。朱可夫在苏联边境附近用装甲部队教训过日军一次,日军损失300多战车,几乎被打破了胆。日本损失不起装甲部队,后来也就不敢招惹苏联。往后日本更谨慎的使用装甲部队,所以他们的装甲部队很少创造苏德军队那样的成绩。

撇开历史问题不管,单说他们现在为什么也不敢轻易使用装甲部队,首先不是因为制造能力的问题,日本是工业强国,并且能基本独立自主的制造第三代主战坦克,这并不是所有国家可以做到的。但能研制能生产并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因为90式的价格实在是太贵,日本不可能为所有的师团和旅团全部装备这样的坦克,到目前也就不到百分之三十的装甲部队拥有90式坦克,大多数部队还在用修修补补的74式主战坦克。另外90式性能一般,比豹2a、m3、ma2、勒克莱尔、t-90未必是对手。但如果把西表岛守备团的90式坦克在第一时间开到民用码头和军事基地被突破防御的地带,常胜军不败的历史将是一个巨大的句号,不过敌人又给他们一次不败的机会。

说句实话,昂贵的74式坦克未必在第二代坦克内排的上名,但对付常胜军还是有用的,可惜的是鬼子并不理解装甲兵的使用秘籍,现在敌人都进了基地内的营区,再派坦克也非上策。

现在依然是常胜军占上风,他们在机场内的凹地内准备好龙式反坦克导弹。这些导弹全是林飞宇从多家军火走私商那里买来的,花了他不少的钱,才买到了00来枚,曹秉带领的三哨队伍就装备了几十枚,这些笨重的导弹他们一下气垫船就背在身上。很多兵肩膀上挂着步枪,背上背着单兵反坦克导弹,左手还拿着迫击炮掷弹筒或者弹药箱子,他们携带众多的支援武器,一直徒步走到鬼子的机场内。他们在金三角的荒山野岭上曾经也是携带大量的弹药和给养作战,习惯了负重行军,这点装备对他们来说,不算很重。

8门自行迫击炮借助照明弹的光亮,发现了正在奔跑的5名雇佣兵,他们想不到几千米外还有几十枚反坦克导弹已经准备好打他们。常胜军在福龙号的货船上一住就是三个月,大多时间都在学习使用反坦克导弹以及美制迫击炮,他们对手里的武器早已经烂熟于心,这会常胜军的官兵等的不耐烦了,但是鬼子的自行迫击炮还是没开到他们射程内,曹秉很想让自己的部下以组为单位主动攻击自行迫击炮,但是他还是想看看秦虎要玩什么花招。

眼见后边的空勤宿舍楼和地勤人员宿舍楼着起大火,曹秉他们知道这是秦虎的兵开始依计行事,但不明白点着火有什么用,无非是想激怒日军,万一人家不计较那里着火,就不着急开过去消灭那些放火的兵怎么办?

带着5个拿着喷火器的雇佣兵,秦虎心中有一点点紧张,他在特工学校没学过打装甲车,在林飞宇那当雇佣兵的时候也没打过装甲车,这次真见了这大铁家伙,心里不免有点发毛,他并不想用喷火器去烧自行迫击炮,只想逗他们一下,毕竟自己是佯攻。

“利用照明弹发射的间隙,向前移动,动作要快,不许盲目开枪,都明白么?”秦虎自己背着步枪,遇到照明弹就在地上爬着走,没有照明弹就迅速利用夜幕向前跑。他以前有一些夜战经验不是很多,躲避照明弹的技巧也是以前忽然发现的。

日军自行迫击炮车上的车长所坐的位置是在车头右侧驾驶员座舱的正后方,如果只坐在车上不把身体探出车外,是很难有一个开阔的视角的。9式自行迫击炮就是一辆日本仿制美国的m3装甲车加上一门法制mo20rt式20毫米线膛迫击炮,炮是安装在装甲车尾部步兵舱内的,不像俄罗斯的2s3迫击炮那样有一个独立的炮塔,车长也难以获得一个开阔的视野,缺乏夜视装备也是车长只能借助照明弹发现敌人的位置。

8门迫击炮连续发射几十没高爆弹和照明弹,依然借助照明弹发现前方有人影移动,车长只好命令自行迫击炮车上的机枪手准备战斗,毕竟大口径迫击炮的发射死角很大,一两百米的目标不容易打到,而m-2hb机枪可以照顾到这些目标。

一个机枪手忽然看到人影一动,就喊到“有敌人。”

车长马上命令,“连续发射照明弹。”

迫击炮连续发出4枚照明弹,机枪手一下就看到几百米内有人活动,马上开火。

巨大的枪口焰火一下就暴露出一辆迫击炮车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危险的航线 最新章节第四十一章自行迫击炮阵前逞凶秦老六设计诱敌,网址:https://www.254y.com/2/219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