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没人承认的勇士(1/3)

作品:《危险的航线

第98团的飞行员都具备多种能力,拦截格斗自不必说,反舰攻击对地攻击也样样精通,侦察飞行对他们来说更是简单,本身他们团的前身就是航空侦察团。

荣波坐在待飞室里端着杯喝茶,他还想着能碰到侦察机,多打几个那玩意儿,会迅速成为王牌。当王牌是他的第一梦想,他在每个待命时间内都在暗暗祈祷,最好来几架落后的战斗机,都被自己打下来,自己成了王牌就退役。

内部广播里正点他的名,让他去机库里,上携带侦察吊舱的单座单发歼十上,他提听是单机起飞,就有点泄气,他比喜欢执行这种不能使用武器的任务。

虽然他很不愿意执行这样只能积累飞行时间的任务,但他知道,只要穿着军装,就要听从指挥,这让个性自由的他没少受罪,他也知道这是要成为王牌所必须的‘修炼’。

荣波拿起自己的头盔,向机库跑步前进。

独自升空后,荣波用无线电询问“请指示目标,完毕。”

指挥室里的迟威坐在电脑前,他戴着耳机,听到飞行员的询问,他迅速打开电脑里的数据链接收程序。

因为一个航空兵团只有一个雷达连,而且就在本团驻地附近,还是对空搜索雷达连,他们根本不能发现海面的目标。所以也就无法完成任务。

不过这都是以前的情况,现在有数据链,随时能得到其他部队搜索的情报。

迟威打开电脑上的一个图表,屏幕上多了一个新画面,显示出快艇的航迹,从画面旁边的参数提示上还能看到快艇的航行方向和速度,这估计是潜艇部队在海下用声纳锁定了快艇,参数上还显示着快艇的坐标,他又打开一个画面,是一个机载雷达图像,是一架经过该海域的海航巡逻机的传回的雷达图像,以及目标参数。

这两个友邻平台传回的目标参数基本一样,迟威选择数据链功能内的同步转发,并用无线电提示,“注意,开数据链接受数据,完毕。”

“数据链打开,请传输目标参数,完毕。”荣波驾驶的战机,操作的战机上复杂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他几乎闭眼都能操作的很好。

歼十驾驶舱内的的彩色液晶显示器立即显示出两个画面,一个显示目标的参数和雷达图像,另一个似乎是声纳的图像,还有详细的目标参数。

有这东西真好,以前没数据链的时候,友邻部队的指挥员要拿着电台的送话器,像叫驴一样喊‘我是xxx,发现目标,位置xxxx,完毕’。然后这样的叫声一级一级的传上去,然后上级拿电话一级一级的把敌人坐标告诉下边的指挥机构,最后才是作战平台上的人知道敌人再那。

情报的收集,传递,分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倘若是敌人的一艘导弹艇,敌人可以利用解放军逐级上报,然后逐级下达命令的时间差,迅速开到距离上海和舟山一百公里外的海面上发射反舰导弹袭击港口内的军舰和民用船。

现在没这个麻烦,最先侦察到敌人的部队把情报发送到网上,然后向自己的上级通报就可以,友邻部队通过网络,知道敌人的位置,该谁打敌人,谁就准备组织实施反击,高级指挥员只要决定打不打就可以,然后告诉下级谁去打。

树型的指挥结构已经害的伊拉克国破家亡,战争中谁在逐级请示报告,然后逐级下达命令,谁就会被打。时间不能浪费在传达某个信息上,要学会利用信息,但要高效率的利用信息也需要信息化装备。

体制和装备所欠缺一个就和没有一样,只有电台没有数据链,如何打赢信息战?怎么减少信息流程?如何提高指挥效率?有了信息化装备,不变革体制怎么行?总部只听舰队的汇报不看潜艇发来的目标信息,死等舰队汇报,舰队等潜艇支队汇报,支队等大队汇报。有了新装备,体制和指挥方式不变,那要数据链做什么?看实况转播用?

98团的最先装备数据链,战斗机可以每隔几秒就把自己的卫星定位坐标发给指挥部,指挥员随时知道自己人在那,通过数据链也能知道敌人在那里,这样效率提高了不是一百倍而是一千倍。

荣波驾驶战机把目标参数输入机载计算机,然后启动自动驾驶,战机就自己向目标飞过去。他当飞行员的年代,比任何一代中国飞行员都幸福,首先不当叫驴,不用撤嗓子喊话,第二是不用肉眼寻找目标,目标的参数自己知道,等靠近了在仔细找,以前的飞行员,即使有雷达引导,也要睁大眼睛找敌人。

歼十战机很轻松的找到那艘水翼快艇所在的海域,荣波打开雷达,调整到自动搜索状态,逐渐降低高度,找到那艘快艇,然后他启动照相侦察吊舱,对这艘快艇进行照相和录像,并用数据链把侦察吊舱内的数码摄像机、照相机拍摄到的东西全部用数据链传回去,总部和团部以及舰队指挥部都能知道是一个什么目标正在靠近。

他能拿眼睛看清楚这艘快艇,飞行员荣波报告“发现快艇,它的速度太快了有40节以上,是水翼快艇,上边有几个人,可能有三个人重伤,正躺在艇内,是否使用武器拦截?完毕。”

“快看,有解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危险的航线 最新章节第十九章没人承认的勇士,网址:https://www.254y.com/2/2198/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