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第七十九章(1/4)

作品:《云胡不喜

太子妃甫一有身孕,谢家上上下下便都有封赏,足见皇帝和太子对这个还未出生的孩子的喜爱和期待。

赵家也松了一口气——赵世番原本已做好了准备,以为这一次定然会令天子不悦,要付出些代价。谁知道柳暗花明,竟是轻巧化解。

不过赵世番也心知肚明,他们师徒之间的矛盾已是埋下了,以太子的心性这矛盾悄然化解的可能不大,暗暗发酵至某个契机一并爆发出来的可能反而不。

他也已做好了准备,一旦皇帝驾崩太子即位,他便当趁早隐退——赵家人才辈出,他的两个弟弟也都已有了能独当一面的地位和能力,倒也不怕他隐退后族内无人主持局面,就此衰落下去。

太子同谢家如今正是鱼水相得的时候,赵世番对谢景言安危的担忧也略略消退下去。鹤哥儿早已受命赶往庆州,去保护谢景言,也顺便调查谢景言身旁是否真有对他不利之人。赵世番鞭长莫及,不过有赵渊、鹤哥儿在身旁照应保护,又有鹏哥儿在后方运筹排查,想来谢景言当能安然无虞。

太子断了纳妾的心思,月娘便也不必再忐忑嫁去东宫之后的遭遇。如今她一颗心彻底安稳下来,渐渐脸上又有笑容。

姊妹二便人又回到东郡公府上读书——不过近来东郡公常被传唤至东宫为太子讲经,已不再亲自教授姊妹俩。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全天下的儒生没有不想将自己的道统推销给天子做帝王之师的,东郡公也不例外。有这样的机遇自然竭力准备,不肯有半点疏忽和不周全之处。因此不单是雁卿姊妹,除了还不时和几个业已登堂入室的内门弟子探讨商议之外,几乎已不再给学生授课讲学。

又赶上五六月里的农忙时候。辩经盛事结束之后,学内读书的农家子弟们纷纷请假回乡忙夏去了。人一少,学内读书便没那么有意趣了。且兼天热人懒,四下寂寂无声,人读起书来也倍觉空落。

雁卿姊妹都当年少爱玩的年纪,东郡公夫人也不喜欢看她们过得跟苦行僧似的,便带着她们俩去乡间田庄里住了一阵。

任何年代农活都是辛苦的,乡野间往往鸡鸣而起,天不亮就上野做活,至暮方归。赶上夏收时候,彻夜守在田里的都常有。自耕种至收割,凡农事无不沉重,半辈子务农的田家少有不满面风霜、脊背佝偻的,然而精神也确实比平辈人更刚健矍铄些。

姊妹二人都是头一遭来到乡间,得识黍麦。东郡公夫人自然不会是让她们下地做农活,可也不曾粉饰太平。姊妹二人在乡间住了不几天,便已明白人所田园之乐同现实究竟有多大的区别。

但打从心底里,她们还是感到轻松和亲切。每日里跟着东郡公夫人在田间辨识花草——美其名曰研习诗经名物——常就能自陌上田头摘得新鲜的野莓子。陇上还生着矮矮的酸枣树,也到了枣仁儿开始泛红的时候。枣树上爬满了牵牛、打碗、女青花,又杂生龙葵子、蓼蓝、鸭跖草……姊妹二人从未在这么广阔的天地里,享受这样的野趣,俱都有目不暇接之感,看什么都好奇。

这时节的风景最是鲜艳明媚,蓝天碧水,阡陌切开了麦田。真是最好不过。

闲暇时,她们也给近邻打下手。四下里都是麦场也都是麦香,农活最重的时候,田家伙食也最好。女人们将新麦子直接碾好了扫去麸皮,加水和牛油活起来揉做面饼,撒上肉碎和芝麻,就着天井新盘出的灶台烤做香喷喷的毕罗。三五十张叠进篮子里,用麻布一遮,一路麻溜儿的送上地头,饼子还是滚烫的。这就是午饭了。乡野人吃的是不知名的霜茶,拿叶子加水熬煮,煮好了连叶带谁倒进陶罐子里。喝的时候斟进海碗里,自带一股子药草的芳香,格外的解腻消夏。

这活儿大都是整个乡村的女人一起忙活。男人们则都在田头打场——打谷晒麦这样的活儿,一家一户自己是忙不起来的,同村人也就互通有无、互不计较的彼此相助,都在一处劳作。

雁卿和月娘读的都是圣人书,心底多多少少都有大同的理想,是喜爱这种天下为公、不分彼此的场景的。

农家人并不知她们是官家娘子,只以为是东郡公家娘子们来帮忙的。东郡公在乡间极受尊重,女人们对姊妹二人都很好。虽也却之不恭的让她们做做递水添柴的活儿,但更多时候还是指使家中女孩儿“带两位娘子进屋坐坐”或是“出去逛逛”。倒是令她们在乡间结交了不少玩伴。

她们看乡村新鲜,乡间姑娘看她们更新鲜——这个年岁了都还没亲,生得白净美貌,性情随和可亲,更兼能读书识字,简直就像是另一个世间的人。因此也都爱跟她们玩耍。待过三五句话之后,就必央她们教着写字,大都是问自己名字的写法。

为此不止雁卿兴致勃勃,连月娘也暗自觉着美滋滋的——终于轮到她们来教旁人了。

不过学习到底还是枯燥的,大多数姑娘学会自己的名字,再多就愿学了,就算她们还想教,姑娘也只一句话——“哪里能记得这么多,平日里又用不着”,倒是让她们颇为失望。

终于有一回,月娘忍不住反驳,“可以用来看书啊。”有句话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云胡不喜 最新章节130第七十九章,网址:https://www.254y.com/16/16922/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