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结拜(1/2)

作品:《混在大明朝

正当朱棣在心里暗自盘算着赫杨的来历时,就听外面传来了一声“报”字……

朱棣听到了门外有人报告,便起身开门出去。

门外,一名身穿明兵服饰的小兵见到朱棣后,立刻单膝跪地双手抱拳说到:“禀报王爷,北矿山上丁奴暴动,杀死了我们的汉人看守≈在已经制服了暴动的那帮丁奴,将他们关入了地牢,还请王爷发落。”

“带路。”朱棣听完了明兵的话后,只是简短的说了两字。便带着马三保和赫杨去往关押丁奴的地牢。

一路上,赫杨简单的询问了一下马三保丁奴是什么意思,马三辈详细的为赫杨做了解释※谓的丁奴就是一些抓来的蒙族人,让他们长期的在矿山上从事重体力劳动。而且没有人身自由,终身只能在矿山上服役。当然了,这些丁奴都是有汉人明兵看守的,而元朝时期,蒙人地位比较高,经常的欺压汉人百姓※以朱元璋推翻元朝后,立刻对蒙人进行了打压,而且将蒙人比作牲口、畜生。地位永远低于汉人。

赫杨跟随着朱棣来到了关押丁奴的地牢内,只见地牢的一间刑罚房内,五名丁奴分别被绑在了五根木桩上。几名明兵正不兔地用皮鞭抽打这五名丁奴,时不时的还往鞭子上沾些凉水再抽打≮人见到朱棣后,立刻下跪行礼。而朱棣此时却一脸凝重的看着这几个奄奄一息的丁奴,好像若有所思……

赫杨在一旁观察着朱棣的神情,很明显,朱棣这时应该是动了恻隐之心。而历史证明,朱棣虽说功过争议很大,但他日后的确是做到了勤政爱民。

此时,朱棣开口说到:“本王生于战乱之年,七岁才得父皇赐名,接回皇宫‘四岁便随军征战沙场,也目睹了战乱残酷和民间疾苦—朝时,的确是一些当权者施政无道欺压汉人,但那些和蒙人百姓并无关系。可如今我们汉人夺回江山,却反过来欺压蒙人,这和当年的元朝当道时又有何不同?这样做也只会更加激化两族百姓之间的矛盾。”

朱棣看似自言自语的一番话,却让在场的那些明兵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朱棣到底心里如何盘算……

可那木桩上的那些丁奴听完了朱棣的话,却开口骂到:“汉狗,不用你在这假慈悲,要杀便杀。”

这时,明兵们听到丁奴辱骂朱棣,立刻又开始对着丁奴们进行了抽打。

马三壁一旁开口说到:“王爷,按我大明律法规定♀次参与暴动的所有人,明天应全部当街问斩,尸首悬挂城门三天,并要将此事奏鸣皇上。”

朱棣听完了马三保,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说:“三保,你去安排明天问斩一事吧。本王有些累了,我和赫兄弟先行回府。”

朱棣说完后,便带着赫杨离开了地牢。而回去的路上朱棣一言不发,赫杨也在心里暗自揣测朱棣此时的想法……

到了燕王府后,赫杨开口说到:“为什么你们这个时代非要分出谁比谁高贵呢?各民族之间不能和平共处么?我们那里可不这样。”

“哦?你们那里是什么样?”朱棣听完了赫杨的话后,立刻反问到。

赫杨笑了笑,开口唱到:“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虽然赫杨一句唱的不着调的歌词,却引起了朱棣兴趣,朱棣听完立刻问到:“你是说以后我大明天下的子民分为五十六族?而且民族与民族之间亲如兄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赫杨点头回答到:“没错,就是这样。”

朱棣听完赫杨的这番后,眼中竟然露出了向往的神情。开口对着赫杨说到:“赫兄所言的制度,也正是本王心中所想∶各族百姓之间没有分别,和平共处。”

赫杨听了朱棣,却在心里暗笑到:你爷爷的,我要是告诉你,我们那时候没有皇帝了估计你就不会那么想了。

朱棣说完后,又对着赫杨说到:“赫兄,本王有一事相求。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说吧,别整那些虚的,有话直说。”其实赫杨此时心里也想明白了,万一自己回不去了,好歹也要抱住这棵以后成皇的大树。

朱棣见赫杨如此爽快,便说到:“如果赫兄不嫌弃的话,本王愿与赫兄结为兄弟。从此以后,你我兄弟二人共为天下苍生出一份绵薄之力。”

朱棣说出了要与赫杨结拜之意,但朱棣实则是出于私心考虑$同赫杨所说,他从以后的朝代而来,定然知道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果赫杨可以为自己所用的话,无疑是得到一个无价之宝。而且还有一点,赫杨的各民族平等的理念也的确说到了自己的心坎里了※以朱棣竟然想出了结拜这一办法。

而赫杨,一听到朱棣说出结拜 眼睛不停的转了转,想到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若自己真回不去了,留在这里总得吃饭吧◎一自己跟着朱棣,没准以后混成个大官什么,也算是可以了※以赫杨二话没说,直接同意了朱棣的结拜之请!

“关帝爷在上,今日朱棣愿与赫杨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从此以后,有脯享,有难同当。”朱棣跪在了关帝爷的神像前很重的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混在大明朝 最新章节第3章 结拜,网址:https://www.254y.com/127/1271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