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拳理(1/2)

作品:《武穆城

田原性子里本就有呆性,此时讲得性起,呆劲发作,既然开了头也就滔滔不绝的讲了下去:“易骨者,即练精化气。练之以筑其基,以壮其体,骨体坚如铁石,而形式气质,威严状似泰山。易筋者,即练气化神。练之以腾其膜,以长其筋,俗云:筋长力大,其劲纵横联络,生长而无穷也。洗髓者,即练神还虚。练之以清虚其内,以轻松其体,内中清虚之相:神气运用,圆活无滞;身体动转,其轻如羽。即变化人之气质,复其本然之真也。此三经之本义,用之于拳术则有三劲,即:明劲、暗劲、化劲也。

明劲者,练之总以规矩不可易,身体动转要和顺而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齐,三体式齐而不可散乱。拳经云:‘方者以正其中’即此意也。暗劲者,练之神气要舒展而不可拘谨,运用要圆通活泼而不可呆滞。拳经云:‘圆者以应其外’即此意也。化劲者,练之周身四肢动转,起落、进退皆不可着力,专以神意运用之。虽是神意运用,惟形式规矩仍如前二种不可改移。虽然周身动转不着力,亦不能全不着力,总在神意之贯通耳。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即此意义也。

我们再来详细的讲一下三种劲力的运用。明劲者,即拳之刚劲也。易骨者,即练精化气,易骨之道也。因人身中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不合,体质不坚,故发明其道。大凡人之初生,性无不善,体无不健,根无不固,纯是先天。以后,知识一开,灵窍一闭,先后不合,阴阳不交,皆是后天血气用事,故血气盛行,正气衰弱,以致身体筋骨不能健壮。”

董、夏、花三位庄主及董雷、夏雨、花云三人听到此,暗道:原来先天功是如此得来。几人知道田原是在讲解岳武穆武学精义,自是打起精神,用心倾听。

只听见田原继续道:“故因此拳是内外一气,动静一源,体用一道,所以静为本体,动为作用也。因人为一天地,无不与天地之理相合,惟是天地之阴阳变化皆有更易。人之一身既与天地道理相合,身体虚弱,刚戾之气,岂不能易乎?故更易之道,弱者易之强,柔者易之刚,悖者易之和。所以三经者,皆是变化人之气质,以复其初也。

易骨者,是拳中之明劲,练精化气之道也。将人身中散乱之气,收纳于丹田之内,不偏不倚,和而不流,用九要之规模锻炼,练至于六阳纯全,刚健之至,即拳中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至此,拳中明劲之功尽,易骨之劲全,练精化气之功亦毕矣。

暗劲者,拳中之柔劲也,(柔劲与软不同:软中无力,柔非无力也)即练气化神、易筋之道也。拳中所用之劲,是将形气神(神即意也),合住,两手往后用力拉回(内中有缩力),其意如拔钢丝。两手前后用劲: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回拉;或右手往前推,左手往回拉,其意如撕丝绵;又如两手拉硬弓。要用力徐徐拉开之意。两手或右手往外翻横,左手往里裹劲。或左手往外翻横,右手往里裹劲,如同练鼍形之两手,或是练连环拳之包裹拳。

拳经云:‘裹者如包裹之不露’。两手往前推劲,如同推有轮之重物,往前推不动之意,又似推动而不动之意。两足用力,前足落地时,足根先着地,不可有声。然后再满足着地,所用之劲,如同手往前往下按物一般。后足用力蹬劲,如同迈大步过水沟之意。拳经云:“脚打采意不落空”,是前足;‘消息全凭后脚蹬’,是后足;‘马有迹蹄之功’,皆是言两足之意也。两足进退,明劲暗劲,两段之步法相同。惟是明劲则有声,暗劲则无声耳。

化劲者,即练神还虚,亦谓之洗髓之功夫也。是将暗劲练到至柔至顺,谓之柔顺之极处,暗劲之终也。柔劲之终,是化劲之始也。拳经谓之‘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是谓化劲。练神还虚,洗髓之工毕矣。化至虚无而还于纯阳,是此理也。化劲者,与练划劲不同。明劲暗劲,亦皆有划劲。划劲是两手出入起落俱短,亦谓之短劲。如同手望着墙抓去,往下一划,手仍回在自己身上来,故谓之划劲。练化劲者,与前两步功夫之形式无异,所用之劲不同耳。

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是此意也。三回者,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即明劲、暗劲、化劲是也。三回者,明、暗、化劲是一式;九转者,九转纯阳也。化至虚无而还于纯阳,是此理也。所练之时,将手足动作,顺其前两步之形式,皆不要用力,并非顽空不用力,周身内外,全用真意运用耳。手足动作所用之力,有而若无,实而若虚。腹内之气所用亦不着意,亦非不着意,意在积蓄虚灵之神耳。呼吸似有似无,似有而无,皆是真息,是一神之妙用也。

庄子云:‘真人之呼吸以踵’,即是此意,非闭气也。用工练去,不要间断,练到至虚,身无其身,心无其心,方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之境。此时能与太虚同体矣。以后练虚合道,能至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无可无不可也。拳经云:‘固灵根而动心者,武艺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

田原讲到此,停了下来,若有所悟,心中充满对那种“与道合真之境”的向往。此一番讲解,田原从这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穆城 最新章节第四十二章 拳理,网址:https://www.254y.com/0/681/44.html